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堵死“骗保”,关键要找准漏点
呛老外的保安敢回敬队长吗
地域歧视,没人能置身事外
图片44
“咬铅笔也超铅”,啥态度?
工资指导“虚线”也可划细
多大面子需巨款“消灾”?
2014年06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域歧视,没人能置身事外



  □斯涵涵 

  “广东人看全国人,都是穷人”、“上海人看全国人,都是乡下人”、“哪里人看全国人都是基层呢?嗯……北京人!”今年5月,音乐剧《Q大道》在北京上演,幽默地探讨了地域歧视的话题。剧场外,围绕地域歧视的争论也此起彼伏。
    (6月14日《羊城晚报》)
  无论是国内哪个地方的人,一旦在国外,又常常被特制中文提示予以警告……地域歧视无处不在,试问谁又能置身事外?
  地域歧视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距,又是“社会刻板印象”的一种体现,其中有着文化风俗的不同,也有“小农意识”对外来文化的抗拒,有夜郎自大,也有“井底之蛙”,这种落后的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现象,其实是根深蒂固的历史偏见在社会转型阶段的扩散效应,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消解地域歧视,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倡导公平、平等、正义,打破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局面,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从小的方面而言,人与人之间应摒弃偏见,和平相处、平等相待,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如此,才能提升国家精神共识和文化认同,绘就和谐中国的美丽图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