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伟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决策研究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此后,“吃药反腐说”引发公众关注。7月12日,专家否认课题与腐败、贿赂行为有任何关联。 (本报今日A20版) “吃药反腐说”的出现,根本上还是“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获得制度性解决。公众因为强烈的期待变得“病急乱投医”,对任何可能的渠道都给予了巨大关注。 从“贤内助”反腐、“廉政账户”反腐到“悔过账户”反腐,近年来,各种另类反腐形式在争议声中高调登场,最终又以效果不彰而低调谢幕。非常规的反腐形式之所以广有市场,恰好折射出常态性制度反腐失灵的真实现状。“吃药反腐”本是一个伪命题,还能引发无穷的猜想与寄托,足以令现有的制度设计感到汗颜。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周期性问题”,如何改变时下重打轻防的反腐现状,如何实现预防、惩治和教育并重的反腐制度设计,确实需要用制度说话,用实效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