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专题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政法机关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狠抓问题整改上,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监控探头31.4万个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是政法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市政法机关深入开展“无命案镇街、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主题创建活动,今年1月—6月,全市命案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1%,破案率达100%。启动合成化巡防机制,全市每天保持巡防车辆1000余台次、警力3000余人次四班三运转,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的“警灯闪烁”民心工程,110有效警情、治安警情、刑事警情同比分别大幅下降。 全面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把技术防范纳入城乡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动态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社会面监控探头已达31.4万个,一、二、三类监控目标覆盖率分别达100%、89.7%和71.9%;新建或改建二级(县市区)监控平台16处、三级(乡镇)平台170处,社区(村居)监控室606个。 严打食品药品犯罪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打破户口“二元”制,促进了城镇化建设。优化为民服务工作,出台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压减审批程序,拓展网上服务渠道,最大限度服务群众。 严打危害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组建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先后开展了整治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打击药品犯罪等专项行动,坚决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良好生态环境。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社区六进”和精品社区创建为载体,推动社区警务、检务、法务建设纵深开展。进一步规范基层综治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综治维稳信息员队伍,逐步壮大群防群治队伍,目前全市共建立群防群治队伍6.5万余人,切实做到了各类矛盾纠纷、突出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隐患能够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 完善群众回访工作 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把政法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完善回访工作,对所有到政法机关办案或办事的群众全面落实回访机制,凡是群众不满意的问题,都落实到各个基层单位,由责任人员、责任领导随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与群众做好沟通,有针对性地落实整改措施。 同时推行“双向整改”,将征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限时整改反馈机制,逐一明确包靠领导、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办结时限,凡是群众举报属实的问题一律问责。努力实现政法工作在指导思想上更契合民意,在决策部署上更切合实情,在执法服务上更贴近群众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范国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