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专题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生态、宜居、绿色、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了“增绿增色”、“黄土不露天”等一系列生态绿化工程,先后建成了市人民公园、市植物园等一批园林精品;深入开展“绿色潍坊·宜居家园”社会绿化活动,连续9年组织开展了无偿供苗、送绿进社区等活动,市区公园绿地面积达2225万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67%,39.61%和17.74平方米,绿色已真正成为潍坊的城市本色和品牌。 自2004年起,我市先后对白浪河、虞河、张面河、浞河“四河”实施全面整治,改造后的“四河”串联起了城区众多人工湖泊、绿地公园和景观节点,成为外地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综合整治城市环境 组织对城区主次干道的破旧建筑物、违法棚亭厦、沿街围墙进行了集中拆除,拆除后的空地全部用于游园绿地建设;对沿街建筑物进行了粉刷清洗,持续开展以乱贴乱画、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脏乱差”现象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市容管理明显改善。每年解决一批在城市公共环境、交通秩序、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市民意见较大的重点难点问题。 连续3年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为民办好的实事,按照全域覆盖、精细化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建立了“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常态化、产业化”的运行新机制,实现了各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改扩建主次干道1200余公里,完成了文化艺术中心、健康中心、鲁台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完善提升了机场、铁路、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启动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中心城区半导体光源路灯达到1.2万盏,综合节电率达40%,工程成效在全国21个试点城市中居首。倡导绿色出行,建成了规模700个站点、20000辆自行车的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自行车绿道200余公里。 在全省率先开展低碳示范社区建设,推出“6+X”建设模式,全面推行建筑低碳技术应用。强制淘汰排气污染重、超期服役的机动车辆,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市、县两级城区污水直排现象彻底消除,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实施了以完善小区功能配套、绿化净化亮化等为重点的旧居住区改造提升工程,改造旧小区73个、背街小巷243条,9.8万户家庭受益。 本报记者 刘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