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记者帮忙发篇稿吧,我们好加分。”今年暑假,不少记者不时接到参加“三下乡”活动大学生打来的电话。尽管这样的请求近些年来每年都有,但今年尤其突出。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初衷是让学生长见识、增阅历、知国情,这些显然难以硬性考核,以是否被新闻媒体报道过作为标准,不但有形式主义之嫌,更透出一种扭曲的“教育政绩观”。 “三下乡”活动要取得实效,学生必须沉下心去,埋头基层,扎扎实实搞调查、想问题。新闻报道不过是按照新闻规律有可能产生的副产品。在“报道就能加分”的畸形考核体制驱使之下,大学生每天忙着找媒体、找记者、攀比报道数量,这会让他们身子下了乡,心却挂在版面上,大学生“三下乡”的本意完全被扭曲。试想,这会给青年学生什么影响?如何教育学生去踏实做事、诚实做人? (7月22日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