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车补少不出差”是牢骚更是心病
“喊三声”就拘留,莫非心里有鬼□马涤明 
挪用了专项资金“干正事”也得罚□毕文章 
2014年07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补少不出差”是牢骚更是心病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车补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等同于出差报销,真正让这名官员不满的,其实是奶酪被夺的失落,过惯了“好日子”一时难以接受要过“苦日子”的“噩耗”,症结在于难舍既得利益的潜意识。这种病态的心理不除,他便会习惯性的嚷上几句,以宣泄内心的不满。
  7月16日,备受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7月30日,媒体报道称,有的官员表示: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     (本报今日A24版)
  车补太低就不想出差,看起来有些矫情,却如实地反映出这名官员被动了奶酪后的情绪失衡。车补与出差本是两码事儿,公务差旅费压根儿不是车改操心的事,这名官员不过以“不出差”来宣泄对公车改革的不满。
  车补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等同于出差报销,国家要求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相互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保障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也就是说,出差的保障一分都不会少,并不会因此而要掏私人腰包。因此,“车补少不出差”纯粹是庸人自扰。
  真正让这名官员不满的,其实是奶酪被夺的失落。或许他已经对寸步不离公车的生活习以为常,甚至已患上了严重的公车依赖症,要把公车收走,难免会自感利益“受损”。这名官员对公车的依赖,首先是对特权的依赖,把公车当成身份的象征、官员的福利。再者,公车作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与公共交通工具不可同日而语,这名官员当然不情愿钻进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
  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初,我们便听到了类似的娇嗔,有个别公务人员嚷着“公务员不好当”,甚至不乏“辞职”的声音,他们无非是过惯了公款消费和拿着灰色收入的“好日子”,一时难以接受要过“苦日子”的“噩耗”,两者的症结都是难舍既得利益的潜意识。
  心病不除必将影响改革的效果,因此,对于这名官员的抵触情绪,的确不容忽视。不难想象,车改加码之后,无疑可节省部分财政支出,但这绝非公车改革的终极目标,若这名官员将抵触和懈怠情绪带到工作中,公共服务或将大打折扣。可见,这种病态的心理不除,他便会习惯性的嚷上几句,以宣泄内心的不满。
  公车改革已全面启动,民众对此寄予厚望,这名官员却依然沉浸在过去的“安乐窝”中不能自拔,不惜以赌气耍性子的手段表达利益“受损”的不满,这种心病确实该治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