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冻
日前,红基会副理事长刘选国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主办的《中国红十字报》刊发署名文章,探讨“为何近几年不断有脏水泼向公益组织”,认为公益组织(主要是官办公益组织)“在现有体制里处于最末端,缺少有效的自我保护和反击手段,于是屡屡成为出气筒和替罪羊”。 (8月28日《南方都市报》) 最终被“权威结论”认为是“不实”的爆料,成了泼脏水、成了别有用心的攻击,而遇到最终查证属实的爆料,则是红会也有苦衷,社会必须理解,真是一本万利的逻辑。将批评者斥为攻击、泼脏水,将自身组织建设的各种不足、缺陷归咎为做整个体制的替罪羊,在拉整个社会机制陪绑的心态之下,恐怕很难有对自身存在问题的真反思。 心平气和地看待批评声音,冷静、理性地反思自身制度建设中的不足与问题,要比妖魔化批评者更具建设性。毕竟,于公益组织而言,账目的公开透明,行为的接受监督,是退无可退的存在之本。真的清白,必然会出淤泥而不染,何况几股“脏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