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诚信不是筐 不能啥都装
以更多的公开透明让善心安心
“钓鱼执法”比卖淫嫖娼更可怕
拆迁喇叭喊出了啥□汪昌莲 
滥施罚款算啥招
电信诈骗根在哪
条幅催债为何灵
2014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诚信不是筐 不能啥都装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将城市不文明现象一概与“失信”挂钩,一厢情愿地搞起了“拉郎配”,实在抹不去“莫须有”的嫌疑。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种“以不合理对抗另一种不合理”的做法,因为无法打消市民的疑虑,难保不会激起郁积的民意反弹。
  乱扔垃圾、乱吐痰、噪音扰民、违反交规……将受到失信惩戒。9月18日,广西南宁市信用办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南宁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试行)》,对城管、环保、交通、工商、税务等14个行业主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实行联合惩戒,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失信行为分为个人和单位两大类,“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本报今日A14版)
  十几个行业主管部门联手出重拳,向城市不文明现象“宣战”,战线不可谓不长,力度不可谓不大,似乎也是向制度化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靠拢。但稍加琢磨,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无论是市民乱吐痰、噪音扰民,还是企业卫生不达标,这些不文明现象本身反映的更多是道德层面的素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跟诚信关联甚微甚至就没有半毛钱关系,现在却要将其与“失信”挂钩,一厢情愿地搞起了“拉郎配”,实在抹不去“莫须有”的嫌疑。
  老实说,各种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在城市中普遍存在、屡禁不绝,除了社会环境有待净化、市民素质有待提升之外,针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治成本过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时下,各地对这类问题的整治预案为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尚停留在“呼吁市民自觉,市民无动于衷”的矛盾阶段。这种几乎是“聊胜于无”的管理方式,有意无意地把种种城市陋习推向了一个积重难返、尾大不掉的尴尬处境。
  或许是看准了不文明者“无所谓”的普遍心态,南宁市这次下决心要让市民“坏不起”而谨守规矩,所谓“坏不起”的成本便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通过把个人和单位的行为与诚信挂钩,让所谓的“失信者”寸步难行。非但被扣上“黑名单”的帽子,更会有“实惠”的惩罚细则:个人会被限期不得参加各类争先评优、申报职称、申办资质以及降低信用贷款额度等;单位则将不得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招投标、从严办理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等。所有这些措施,无疑是掐住了个人和单位的“生死线”。
  由此,若单纯从整治效果层面来看,南宁市此番祭出的这记“狠招”,因为有“不含糊”的惩罚措施作保证,想必会起到“速效”的作用。但理智地讲,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种“以不合理对抗另一种不合理”的做法,因为无法打消市民的疑虑,难保不会激起郁积的民意反弹,非但会累及参与其中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更会让整个政府公信力受挫,最终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对于南宁市在整治城市老大难问题上表现出的“主动求变”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治不得法”却只能让人遗憾。其实,问题也不见得就是“事不得解”。不妨换一个思路,既然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一件事,为何不在制度制定环节充分听取民意?通过诚恳的沟通和交换意见,切实把市民放到城市主人翁的位置,唤起大家“爱城如家”的责任意识,并把这种责任以“承诺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城市管理者与市民签署一种事实上的“契约”。如此,彼此之间互相监督,形成对不文明行为一致声讨、自觉“鄙视”的局面,让城市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城市,岂不圆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