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广
近日,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深圳第三届慈展会上发布《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显示,有77%的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得分不及格,五成公众对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不满意。 (本报今日A14版) 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获取信任的关键。无论是某些人的炫富事件还是有的基金遭到质疑,足以说明不管是民间自发的还是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如果公开透明做得不够,一旦与“贪污”“挪用”等字眼扯上关系,相关组织的慈善声誉就会大受影响。 对于慈善组织来讲,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运行的透明度是赢得信任、提高公信力的首要前提。以更合理的方式,详细登记好相关善款筹集情况,并以良性的反馈机制和互动机制,尽量让每个捐赠个体都能对自己捐款的流向和用途有迹可循、有案可查、有疑可问,才能让善心安心。 慈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良心,需要有关各方倍加呵护。只有尽可能周全地做好相关工作,促进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尽可能让捐赠人感到满意,慈善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