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当他人打起精神为你的安危着急上火之时,你却游戏人生般求留影,像话吗?救援资源乃公共所有的稀缺资源,岂容你拿救援不当回事、随意“挥霍”?在公园禁止进入、毫无保护措施的区域违规攀爬,放任自己进入危险境地,或许该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10月20日上午10时许,溧阳市一名20岁小伙攀爬燕山公园内的一座山时,不幸被困半山腰。让消防队员感到惊讶的是,被困一小时内,小伙并不着急,反而希望消防队员给他拍照留念。经过救援人员三个半小时的紧张施救后,最终成功将他救下。 (本报今日A23版) 被困半山腰一个多小时,小伙竟然还有心思自拍,这心到底有多宽?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紧急赶来的消防队员,他并未因“恩人”施救而感激,更未因浪费了公共资源而脸红,反而要求救援人员先拍照后施救,这才是激起民愤的“导火索”。 小伙被救下之后,在其微信上会图文并茂地晒出自己难得一遇的险情,甚至会以一种炫耀的口吻感谢消防队员的救援,毫无心理压力地将他人的爱心和公共资源的浪费,当成自己“求关注”的资本。 日常生活中,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不少民众的习惯动作,也是展示自我、社会交际的手段,娱人娱己,并无不可。然而,当他人打起精神为你的安危着急上火之时,你却游戏人生般求留影,像话吗? 面对困境与救援,这名小伙能如此淡定,对自身处境危险性的乐观判断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则因他摸透了救援工作的“命门”,对被困人员施救乃救援人员的“义务”,即便拍照留念耽误个三五分钟,救援人员也得“乖乖”呆在原地“听命”,而小伙本人无需为自己的“脑残”之举付出任何代价。 网友们怒其不争,甚至有人“建议”消防队员晾他一天,看看被困半山腰的他是否还有心思“耍酷”。虽然这只是网友恨铁不成钢的气话,但却道出他们对“拿救援不当回事”的不满,救援资源乃公共所有的稀缺资源,岂容你一人随意“挥霍”? 不可否认,救援被困人员是消防队员的职责,然而,因自然界不可抗力而造成的被困与率性而为、违规探险而导致的遇险,能相提并论吗?倘若救援人员是在灾区救人,即便花费不菲,民众也不会有所怨言,但如新闻里的小伙,在公园禁止进入、毫无保护措施的区域违规攀爬,放任自己进入危险境地,是否该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这一个例无疑也是一种警示,倘若消防人员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的保障,还有因个人过失带来的救助账单与追责,小伙还会如此淡定吗?或许只有明确了责任,这名小伙才不会有救援前求留影的“非分之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