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摆宴席沦为了一种收礼金手段,让村民拿钱“师出有名”。有了宴席和习俗的“庇护”,“索礼”就显得顺理成章。有心搞慈善,就该一心扑到善举上,别掺着私心杂念,资助方却借“爱心”之名显摆和沽名钓誉,只会招来质疑甚至责骂。 湖南涟源市桥头河镇大屋希望小学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4000余人参加了典礼。典礼结束后,当地还摆了300多桌酒席,附近多个村的村民被要求带着礼金参加宴席。据涟源市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回应,庆典礼仪这一块总共花费3万元,300桌宴席每桌约为200元,而村民的礼金全部用于支付工程款。 (本报今日A23版) 4000余人参加典礼,如此声势浩大的典礼着实罕见,足以让资助方大大方方地显摆一把了。然而,希望小学刚刚建成,就开始教育孩子们如何铺张浪费吗?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若资助方只是烧钱赚个吆喝也就算了,可他们竟要求村民带着礼金来庆祝,这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按照当地政府的说法,礼金全部用于支付工程款,而不是用来摆酒席。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毕竟钱都用在了正道上,但仔细一想,笔者心里却不是个滋味。一者,即便礼金用来支付工程款,但归根结底还是落入资助方的口袋,与支付宴席款没多大区别。用村民的礼金为自己买人气,资助方的算盘打得可谓“精明”。再者,建希望小学是社会援助行为,工程款该由资助方出才对,若村民有钱集资办学校,还有必要劳烦资助方大驾?既然需要建希望小学,想必当地经济并不发达,村民们的生活也不会宽裕,让贫困的村民出钱付工程款,于心何忍? 如果资助方资金紧张,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完全可以寻求其他爱心企业的帮助,毕竟献爱心应量力而行,不必打肿脸充胖子。但资助方献爱心,却强行要求村民也出一份力,好一出借花献佛! 可见,“索礼”未必是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而是想捞回一部分本钱来。依此看来,摆宴席除了用来显摆之外,在更大程度上沦为了一种收礼金手段,让村民拿钱“师出有名”。有了宴席和习俗的“庇护”,“索礼”就显得顺理成章。建希望小学本是扶助之举,但建成之后却不忘揩点油,不仅使爱心大打折扣,还给自己戴上了沽名钓誉的帽子。 建设希望小学是公益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援助资金、物资等有意义的活动,帮助落后地区建校办学,爱心才是希望小学的注脚。但在索礼宴席上,不管是臭显摆,还是捞本钱,资助方始终不忘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在建希望小学的爱心中掺杂不纯的动机。 有心搞慈善,就该一心扑到善举上,别掺着私心杂念,资助方却借“爱心”之名显摆和沽名钓誉,只会招来质疑甚至责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