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于斌 今年3月,一篇题为《中国大妈热衷海外买房:外语听不懂靠手机》的报道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该报道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在今年上海春季房展会上,包括“中国大妈”在内的各类人群对海外买房的高度关注。 ——《搜狐焦点网》 点评:很多国家的房子存在“难养难卖”的问题,海外房产投资要充分警惕其背后的风险,避免让期待中的“升值工具”沦为“烫手山芋”。
月薪多少可以买房?不同的城市房价不同,收入也不同,因此判断月薪多少可以买房,需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分析,但是有一条规律,如果你的月薪与当地房价持平基本就可以买房。 ——《中国经济网》 点评:看着兜里那几个钢镚儿,还是咬咬牙先买一个俩鸡蛋的煎饼果子找找幸福吧。 研究显示,25岁至49岁的购房主力人口将在今年达到峰值,并从2018年开始急速下降。“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开始经历需求结构的改变,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楼市购买力也许就会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济南日报》 点评:结构性短缺与居高不下的库存,对于数据打架早已经麻木,唱空楼市亦或是唱多,多半都是地产圈热火朝天的嘴仗。
媒体报道,今年4月以来,我国内地30个省区市首次向社会公开其公积金信息的年度报告,还未公开的广东省也已完成年度报告的准备,最早下周披露。而在全国层面,除2009年住建部披露过一次上年度的信息之外,就再也没有公布过类似信息。 ——《新京报》 点评:像公积金、空置率等这些“糊涂账”由来已久,信息披露难产,不禁让人唏嘘是技术层面难行还是运行机制欠缺,何时才能还公众明白账。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沙龙上,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谈了自己对2015年楼市的看法。吴晓波称,至少在未来十年时间里,中国一线城市不动产主要价值,并不是居住价值,而是投资价值。 ——《羊城晚报》 点评:听吴老师的话,多买个三五套。但钱呢?
今年上半年,楼盘降价、土地流拍成为国内楼市下行的直观表现。记者统计了万科、恒大等20家在国内排名靠前的上市房企的主要经营指标,发现增收不增利、负债水平上升等成为不少房企面临的实际问题。 ——《新京报》 点评:房企业绩压力增大,促使房企不断分化转型,优胜劣汰,白银时代,房企如何做好服务将决定成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