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3月11日,一张广西南宁三中小卖部经营权竞拍现场图在网上疯传,引人注目的是173万元/年的成交价格。有网友算账,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要将近4万元的营业额才能保本。记者核实竞拍价属实,只是目前还未签约。 (3月12日《南国早报》) 一所中学内的小卖部,一年的经营权竟然能拍卖到173万元,这样的价格,可不是一般黄金旺铺所能媲美的。 既然有人敢以天价参与竞拍,恐怕早就经过实地调查,而且是在有把握赚钱的基础上才敢付出天价租金。况且,业内人士称,这个租金不算夸张,这表明还是大有赚头的。 每天要将近4万元的营业额才能保本,这该是多大的“生意”?学校小卖部,自然是针对学生的。经营的商品无非是学生用品、零食之类的小商品,能做成这样一笔大买卖吗? 羊毛出在羊身上,老板承包了小卖部,自然不会做亏本买卖,还是要从学生身上赚回来。获得承包权后,学校的小卖部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垄断”,商品价格就完全由老板说了算,会不会比校外高得多,那就不好说了。 如果学校的小卖部价格高,学生可以用脚投票,到校外去买就行。但如果学校“加强”学生管理呢?不让学生随意走出校门,就算是贵,学生也只能乖乖到校内小卖部挨“宰”。自然,受苦的就是学生了,明知道价格高也只能在学校小卖部买。因此,这天价小卖部的承包费,怎么看都像是在向学校交“保护费”。 学校小卖部承包了之,既可以稳拿这么多钱,又可以不用操心。此举,对于学校来说,是最省事、省心的了。而且,学校通过竞拍的方式,也可以表明自己没有暗箱操作,价高者得之,也说得通。 年租金173万元,学校俨然已把小卖部当成了“摇钱树”、“聚宝盆”,最大的老板和受益者其实是学校。不过,笔者还是想问问,这173万元/年的承包费究竟去哪了?是给老师们发福利了,还是进了个别人的腰包? 这么高的竞拍价,学生得消费不小的数额才能让老板和学校皆大欢喜。学校小卖部拍出“天价”不是好事,因为最终买单的还是那些学生们。 学校小卖部可以竞拍,但不能一味遵循价高者得之的原则,而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学生的权益,否则,学生在监管缺失的情形下,只能等着挨宰。作为学校管理者,岂能眼里只剩下钱?还是多为学生们考虑考虑吧,把小卖部的“保护费”降降,给学生减轻一下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