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我市获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今年建立各领域信用记录
去烟威不用绕行即墨
开放大学不必一步到位□ 木须虫
伴娘生意助长婚俗陋习
成品油价格连续六次搁浅
残疾人公考有免费培训班
潍坊和青州试点海绵城市
即日起申报按比招残疾人
2016年04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伴娘生意助长婚俗陋习
□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近年来,“闹伴娘”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出格的举动让伴娘的危险系数越来越高。在某些地区,“伴娘”堂而皇之成为一种兼职,一条生意链也在悄然兴起,有人以高价请女大学生等当伴娘。
   (4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婚礼作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祝福。作为闺蜜和姐妹,以伴娘的身份陪伴新娘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无疑是一种情感互动。
  然而,在一些地区,“闹伴娘”低俗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羞辱性动作,让伴娘心生怯意。在此背景下兼职伴娘应运而生。
  “兼职伴娘”是婚俗文化走偏催生畸形的市场需求。当婚礼让新娘的闺蜜、姐妹望而生畏的时候,能够“替人受过”的“兼职伴娘”便成为一种替代品。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兼职伴娘”得到了酬金,雇主免除了“闹伴娘”的烦恼甚至赢得了“面子”。看似双赢的格局,却隐藏着危机。
  “兼职伴娘”与新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彼此之间的纽带并不是亲情、友情,而是利益。对于“兼职伴娘”来说,别人的婚礼只是一笔生意,她们需要做的是,依靠自己的表演去换取相应的酬劳。对于这些伴娘,新人们能体会到她们的祝福吗?
  更重要的是,“兼职伴娘”收取了报酬,而且有的在雇佣前就提出“开放”的要求,得知伴娘是雇佣而来的之后,有些人“闹伴娘”会更加肆无忌惮,本已走偏的“闹伴娘”习俗,恐怕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伴娘生意的出现对于饱受诟病的“闹伴娘”只会是火上浇油,让“闹伴娘”变得更加疯狂。
  随着社会变迁,一些不合时宜的习俗也需要进行重塑和更新,尤其是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的。那种以婚俗文化的名义行违法之事的做法,显然需要纠偏。我们该给“闹伴娘”的习俗降降温,画上法律和道德的框框。当伴娘不必为出格的“闹”所困扰时,备受争议的“伴娘生意”自然也就做不下去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