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8月25日起,上海的固定电子警察开始抓拍“驾驶时接听拨打手持电话”的违法行为。交警总队科技部门利用视频图像识别分析、以图搜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上海市部分“电子警察”设备的功能进行拓展,实现了对“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违法行为的抓拍。在对相关违法数据的合法性进行人工审核后,这些违法行为将被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 (8月26日《解放日报》)
说起开车玩手机,想必每个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样的动作几乎成了每名驾驶员的“标配”,有人是迫不得已地接听电话,有人则是饶有兴致地发着朋友圈。 对于大部分驾驶员来说,之所以在开车时毫不避讳地玩手机,首先是因为司机心存侥幸心理。开车时玩过一次两次手机后发现安然无恙,就以为危险性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从而放松了警惕,久而久之,开车玩手机就成了一种习惯。事实上,据湖南高速交警公布的一个调查显示,开车玩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不看手机的23倍,这样的概率恐怕不低于酒驾。 当然,驾驶员把违法行为不当回事,另一个原因是违法的成本基本几乎是零。其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早有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将给予驾驶人警告或记2分并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由于监管不到位、不及时、取证难等原因,因开车玩手机被罚的司机能有几人?试问:如果像整治酒驾一样向开车玩手机“开刀”,还有人会被这种违法行为不当回事吗?酒驾之风都刹住了,只要肯下工夫,杜绝开车玩手机也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我们身边的不良驾驶行为还有不少,随意变道、车窗抛物等,都在威胁着交通安全。安全意识淡漠、执法效果不佳,令这些驾车陋习大行其道。而上海开始抓拍开车打电话无疑开了个好头,这起码有助于形成技术威慑与制度倒逼,以此禁绝司机的侥幸,进而借助警示与惩戒之力,培养司机文明驾驶的意识。 而作为驾驶员,如果不躬身自省,谁能保证一直能得到“幸运女神”的佑护?对于那些驾车“低头族”、驾龄超长却陋习多多的老司机、无视交规敢闯敢拼的“鲁莽者”,笔者劝一句,还是做一名文明驾驶的好司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