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表示,200余项由基层开具的证明中,充斥着“怪”“乱”“假”证明,年底将砍掉七成以上,为群众减负。 (8月25日《京华时报》) 确实,定目标、定数字,群众更能直观看出工作成绩所在,但关键还要放在质量和实效上,不予重视,还真就有可能过了头。举例而言,一些证明的开具本就合理且必要,倘若不先予论证和研判,为达目标仓促“瘦身”,结果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更须谨防一些“证明”的整治见短效而不见长效,“量”的减少一目了然,却不想变着形式又“卷土重来”,确实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