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风筝之爱
 
标题导航
医联体内可双向转诊
抄袭又抵赖 作风实在歪
“扶老人风险基金”不是灵丹妙药
事业单位处分工作意见出台
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年内改造完
2017年07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联体内可双向转诊



我省公布并实施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
  日前,我省公布并实施《山东省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下称《方案》)。2017年,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每个市至少建成2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2018年,所有县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2020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员上下流动、资源整合共享、患者双向转诊通道,全面落实分级诊疗。
2020年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方案》明确,2017年,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探索医联体运行、保障机制,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每个市至少建成2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2018年,扩大医联体建设范围,所有县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加快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初步形成符合城市、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特点,有序推进分级诊疗、上下转诊的医联体服务模式,医联体内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等医疗机构转诊人数增长率达到10%以上。
  2020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医联体建设覆盖全部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员上下流动、资源整合共享、患者双向转诊通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基层,构建合理就医秩序,全面落实分级诊疗。
  为落实《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方案》规定,2017年8月底前各市要制定完成辖区医联体建设规划,具体明确医联体建设目标、组建形式及时间进度,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推进内部资源整合
  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在保持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共享医疗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联体牵头医院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区域性病理诊断、影像检查、医学检验机构,向医联体成员单位及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集中化检查检验服务。巩固全省临床检验“一单通”成效,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主动开展室间质控,增加“一单通”认可项目,拓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医联体共享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健康信息数据,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撑手段,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推动各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共享先进管理经验,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医联体内上级医院要通过临床带教、业务培训、进修学习等形式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专科建设的指导,形成专科共建机制,落实功能定位,形成专科分级诊疗体系。
  建立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双向转诊临床标准,本着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患者自觉自愿配合,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
推进建立多种医联体模式
  因地制宜组建医联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分级诊疗,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组建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在城市,以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为切入点构建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重点推进三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组建医疗集团等模式的医联体。在县域,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目的,统筹规划县域内医疗资源,推进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重点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构建区域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针对重大疾病,以规范化诊疗和提升救治能力为导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病专科医院优质资源的作用,组建区域专科联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同时与上级综合、中医医院分别组建医联体,形成中西医并重的分级诊疗体系。
  积极推进远程医疗协作。构建省、市、县、乡(村)级远程医学服务体系,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教育、双向转诊服务。为2017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部县级公立医院。
    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等工作的衔接统筹,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固的契约式服务关系,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之间的“1+1”或“1+1+1”的机构组合签约模式。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专科门诊号源、住院床位资源优先分配到家庭医生团队。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依从性好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在家庭医生处就诊可以酌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
  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加强考核,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内符合规定的双向转诊病人,统筹地区内可按院内转科政策简化医保转诊、报销手续,双向转诊起付线可连续计算。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探索医联体、药品采购联合体工作联动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要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药需要;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