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心灵憩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珍爱那教师的名分
屋后的梨树
穿裙子的男老师
你不可能“路过孩子的全世界”
2017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屋后的梨树



  □王继军
  “再过几天,咱家的梨子也可以吃了。”母亲的一句话,让我想起故乡屋后的梨树。
  梨树在老屋西北角,树枝有力地向四周伸展。每年冬天树叶落尽,母亲总要将一些弱枝或剪或锯。春天,母亲将菜籽饼打湿,和上泥施到梨树的根部。新叶长齐,母亲又忙着治虫。“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母亲说,从幼树到结果,梨树的时间最长,果实也最厚重。
  “女儿养得多,坐躺椅听广播;儿子养得多,吃泡饭敲钢锅。”隔壁旺生叔时常说自己命好,生了两个女儿,而我家则是两个儿子。那年我高考落榜,父亲正喝着闷酒,旺生叔不明就里,依旧大声念叨着这句顺口溜,招来父亲一个白眼。“我是说它……说它呢。”旺生叔指着梨树讪讪地笑着说。
  家乡方言里“梨子”与“儿子”同音。我很恼火,再也不想让“梨子”成为话柄,拿起斧头就要去砍。“什么命不命的,咱不信,养儿子咋就没有福气?”母亲夺下了斧头。
  梨树幸亏没有被砍掉。父亲走后,它代替我们守在故乡,不“离”不弃。母亲跟我们到了城里,两个儿子家,由她决定住哪里,住多久。“我拿你们当女儿走呢。”她常这样边笑边说。
  如今终于懂得,为什么离家数十年,屋后的梨树让我不忘,它早已长在我的心中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