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年味日记
 
标题导航
政府过“紧日子”将成常态
我市迎来文化建设考评
微商传销
“正义大哥”挺邪性
严厉打击赌博犯罪活动
2018年0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过“紧日子”将成常态



今年我市财力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和社会事业短板领域倾斜
  本报讯 1月29日,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2018年,我市财政工作重点实施好“1513”工程,即“明确一个目标、抓好五项重点、严守一条底线、强化三大保障”。
  从收入看,2017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9.1亿元,可比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6%,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收入增长11.3%,科学反映了经济转型发展成果。
  从支出看,2017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8.4亿元,可比增长6%。其中,民生支出达到5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可量化项目保障标准全部达到或高于省均水平,公共财政特色更加鲜明。
  “一个目标”即各项工作全面“走在前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税收比重保持全省先进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财税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优势,财政运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五项重点”分别是:立足财政长期发展,全面提升财源建设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宏观经济进入L型增长底部,国家密集出台减税降费措施,将继续影响收入增幅。同时,刚性支出持续快速增加,财政紧平衡特征明显,财源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首要任务,需要将积极财政政策嵌入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涵养培育优质税源;聚焦群众生活需求,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级部门预算继续按压减后标准执行,各县市区也普遍压减一般性支出预算,下步政府过“紧日子”将成为常态,统筹财力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和社会事业短板领域倾斜,积极呼应民生关切,围绕美丽乡村、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生态环保、交通出行、文化惠民等,实施一系列新的民生项目;聚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制定产业基金管理新办法,将市级基金整合为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密切与省级、县级基金合作,新组建乡村振兴、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医养结合等专项基金,加大县域项目投入比重;围绕支持项目建设,健全完善投融资体制。坚持“走前门”,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理念,严格按规定用好政策鼓励的融资模式。规范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争取使用上级政策性资金,为重大片区改造、重要公益性设施建设等提供强力支撑;紧扣财税改革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市以下财政体制,研究制定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具体办法,激发各级发展活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继续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进一步严格预算约束。提升财政管理绩效,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一条底线”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政府债务风险的底线。
  “三大保障”即狠抓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队伍,深入持久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记者 李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