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钟 沙僧这人,的确有点怪。在《西游记》中,沙僧的地位仅高于白龙马,但的确值得研究、耐人寻味。 他出身卑微,豪杰性格,道士身份,因遇真人,修炼成仙,被推荐给玉帝做了御前贴身侍卫。不过呢,没什么后台,只是靠过硬的功夫做了玉帝的马仔——什么场面都见过,却只能饱眼福,饱耳福,没口福,是个有吹牛资本却没有大实惠的主儿。 所以他跟猪八戒打斗时夸耀:“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这就是“穷人乍富、挺胸叠肚”的瞎显摆了。一个带刀侍卫,能上天?这让人想起晏子车夫的故事来。 可是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活在这种自我膨胀的虚荣里,整天伸着大拇指、两个鼻孔眼子朝天:“哼,呵呵,老子……” 没想到,就是一次小小的失误,把自己彻底葬送了——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先被玉帝送上法场要杀头,多亏了二流货色赤脚大仙说情,才“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大逆不道,是谋反罪;猪八戒借酒调戏嫦娥,是流氓罪。沙僧这才多大点事儿,怎么处分这么重? 我想了好久才明白:伴君如伴虎啊!主子日久生厌、生怒也是常事,更何况一个小仙儿,犯忌讳也是难免,说不定手里还攥着老家伙的把柄,玉帝老儿正愁找不着碴儿呢。再说了,这事儿犯的也不是地方啊。老家伙整天跟西王母眉来眼去,这次应邀率团参加她的私人派对,还不得格外殷勤、想着法儿地增光添彩?可偏偏自己的马仔当着众位神仙的面出漏子,让朕情何以堪! 你说,这不是倒霉催的吗?看看倒霉蛋的形象吧: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撩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估计是遭此劫难后,连吓带气带焦虑,又冷又饿又痛,连心性都扭曲了。索性破罐子破摔,做个妖精,吃他娘的活人吧。“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他被贬下界,应该比孙悟空还早,两三天吃一个,那得吃多少人啊! 冰冷的流沙河水,穿心的飞剑,日日夜夜,岁岁年年,老沙能不想点什么吗?所以,当他一旦遇到能将自己救出苦海的人,自然会死心踏地跟着走了。 在这个取经团队里,怎么表扬他都不过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圆滑而不油滑;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安守本分;他团结友爱,顾全大局,有情有义;他是除了唐僧之外,态度最坚决、最不愿意队伍解散的人。因为,他已无家可归、无路可走了,大师兄有山寨,二师兄有庄园,跟这二位比,他简直就是一贫如洗的赤贫分子,唯有取经才能出头。 可是,当你读到这一章时,好戏就来了。 沙僧倒身下拜,拜罢抬头正欲告诉前事,忽见孙行者站在旁边,等不得说话,就掣降妖杖望行者劈脸便打。 沙僧口里乱骂道:“我把你个犯十恶造反的泼猴!你又来影瞒菩萨哩!” 沙僧收了宝杖,再拜台下,气冲冲的对菩萨道:“这猴一路行凶,不可数计……是我特来告请菩萨……” 沙僧因为气恼而对孙悟空又打又骂,这是可以理解的。可“这猴一路行凶,不可数计”这句,就不好理解了。说好的兄弟情深呢?那赞叹、那欣赏、那佩服呢? 我脊梁骨一阵阵发凉。谁说老沙厚道,谁说他没有是非评判?他只是不说罢了。要是再来一次“政治运动”,以老沙的人缘与表现,振臂一呼,完全可以致人于死地。 好在,菩萨不相信。 好在,佛祖洞如观火。 不然,那一腔猴血就染红老沙的顶子了。 不过,要是万一……可就不好说了! 茫茫人海中,老沙这样的人,可是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