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掌柜菜菜 当一部思想深刻的文学作品遇到成熟丰富的舞台呈现,那真真是味道更足。魏先生的《巴山秀才》,无论是剧本的文学思想,还是舞台表演的艺术体现都堪称范本。整个观剧过程,被大起大落而又直白讽刺的转折吸引,有笑有泪,高潮处掌声雷动,谢幕时全场起立。 剧中人物的思想改变、命运起伏,魏先生拿捏得狠准而细腻,刻画得流畅自然。一次天灾变人祸,令主角秀才孟登科从迂腐天真、死到临头依然讽刺贪官错把“负隅顽抗”当作“负‘偶’顽抗”,再到心灰意冷断然焚书,“十年寒窗状元梦,九考不成成老翁,八股制义未读懂,七窍不通告上峰,六部颁文把壁碰,五体投地腿打红,四十大板还在痛,三年不敢见亲朋,两耳不闻窗外事,竹篮打水一场空”,朗朗上口又韵味十足的唱词算是对自己迂腐读书的自嘲,亦有对“读书无用”的讽刺和控诉,人物变化带着他当时思想的温度。 大彻大悟后的秀才赴考将状词写入考卷,冤情直达朝廷。面对恶吏的搜查,他凛然仗义地返回救霓裳,那个面对县衙俯首叩拜强调自己是顺民的秀才,终于变成了大丈夫。 钦差重审巴山冤案,秀才巧妙周旋,让三个凶手一一认罪,此时原本可以像其他戏本一样,恶人伏法,秀才终圆“登科梦”,自此圆满结局——然魏先生却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太后为平息东西宫争斗,王爷为保全八旗子弟恒宝,只将李有恒做了替罪羊。三杯御酒杯杯致命,秀才在生命的最后唱出“匾高悬正大光明,妙遮掩虚谎狰狞”,而他一生的沉浮也在这荒唐的世道中自见结局。状元夫人直面丈夫冤死时,不再喊秀才,而是喊“我的夫”,人物从极喜到至悲至痛,更是对当时社会的至深鞭笞。 在舞台呈现上,京剧舞台表现形式、舞台剧的时空交错、动作刻画人物内心,可谓把这部笑中带热泪的悲喜剧演活了。比如县令孙雨田私吞赈灾粮金蝉脱壳时,仍一副清官样,而一声霹雳在舞台上空响起,贪官惶然落逃,却有苍天在看。恒宝、李有恒、孙雨田三人搭肩、同步的小丑模样,亦把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不失可笑。 同一舞台表现不同空间更是舞台剧独有的特色。秀才高中状元,霓裳骗出罪证札子去找秀才,朝廷派人来找寻状元,而县令孙雨田带兵追拿霓裳,三路人马在舞台上急急奔波,抓人与报喜、送札子与追札子,把秀才与霓裳未知的命运推向观众的嗓子尖,亦把人生况味的荒诞气息深深吐了出来。 天灾无眼,人祸却像追着目标拐弯的导弹。小人物点了自己爆了炸,没留痕迹,却惊醒了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