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辰美景四月天,赏心美食豌豆鲜 豌豆是乡野的,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豆得豆,是植物给予农民的坚实承诺。豌豆的鲜,与北方的气质有关。春二月播种,绵绵细雨润酥冻土,地气上升,豌豆生枝发叶,羽状复叶,是对北方光照充足的一种深情回应。豌豆到四叶期,清香鲜嫩,是有名的豌豆苗。 这可是喂养过新文化运动先驱者鲁迅的豌豆苗呀。买米下厨都是许广平,不一会,她就端上三碗菜: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再一碗黄花鱼。素炒如同作文,但求一个真味,莫让荤腥夺了它的香鲜。热油起锅,投入拍松的大蒜,爆香,切好的豌豆苗下锅,速炒,顷刻变软,银勺舀少许盐,搅拌,但闻叮当几声脆响,绿翡翠上了白玉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个中三昧,鲁迅先生自是深知。 豌豆煮大米粥,米八分熟时加入鲜豌豆,搅拌,蒸煮,青白交融,妙在入口即化作鲜而悠长的清香。粥是家常粥,吃了还想吃的,才叫家常粥。 豌豆青,豌豆黄。豌豆黄熟以后,可磨面,蒸豆包,做豆腐。蒙古族喜食羊肉,忽必烈一统中原后,饮膳亦有改善,元人将豌豆捣碎,去皮,与羊肉同煮,最是补中益气。 清人也去皮,除去的是白豌豆的外皮,大火蒸煮,待豌豆软烂成糊状,加白糖拌匀,冷却后切块,叫豌豆黄。豌豆是白的,糖也是白的,却能生出奇妙的黄色来,这豌豆黄一定是人间妙品。难怪慈禧爱吃。 一杯酒,一首诗,一口豌豆苗 植物之神奇,天地之厚爱,都落实在豌豆上。豌豆广告语自古就有,它出自《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食豌豆美目祛眼疾一说,有今日之科学做支撑:豌豆富含维生素A。 盐水豌豆益中平气,减肥瘦身。把鲜豌豆置于淡盐水里浸泡一会,入锅,加茴香葱姜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慢炖,煮熟即可食用。真可谓良辰美景四月天,赏心美食豌豆鲜。 豌豆清鲜腴嫩,让人齿颊留香,它的嫩茎叶味道一定错不了。信任植物,是古代生活的基本。“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西晋·傅玄《杂诗》),一杯酒,一首诗,一口豌豆苗菜汤,到底哪一种更醉人,哪一种更让人回味无穷。 “寒豆淘净,将蒲包趁湿包裹,春冬置炕旁近火处,夏秋不必,日以水喷之,芽出,去壳洗净,汤焯,入茶供。芽长作菜食”(高濂《遵生八笺》),妙法妙品都在古人那里,我们只需照着做,就好。 豌豆性平味甘,低脂高营养,富含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煮食时,加入花生、杏仁等富含氨基酸的食材,入口酸软鲜香,又极有营养,与脾胃最为相宜,为饮食佳品。煮食嫩豌豆好处多多,清朝大医王士雄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总结为十二字:“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
拉拉扯扯的豌豆,初夏美食首选 写豌豆最美的当推南宋杨万里的豌豆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这里有一段美食佳话,杨万里招呼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酒至微醺,陈益之指着桌上的蚕豆说:“未有赋者。”请杨诗人即席赋诗。名篇既成,杨万里在诗题中予以强调:“盖豌豆也,吴人谓之蚕豆。” 如今有些人,一写蚕豆,就挪移杨诗人的豌豆诗,张冠李戴。豌豆的茎柔弱弯曲,种子圆球形;蚕豆茎株直立,四棱,中空,种子扁平,略呈矩圆形。豌豆蚕豆皆名胡豆。异物同名,这在植物那里极为普遍。 《本草纲目》载:“豌豆种出西胡,今北土甚多。”(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太平御览》云:“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有人据此断定豌豆是张骞的手笔,大谬也。汉使张骞带回的是蚕豆。豌豆在秦汉之交就有记载,《尔雅》称它为“戎菽”。戎,西胡;菽,豆。豌豆是胡豆,它的茎蔓早在张骞之前,就顺着丝路蔓延到中土,以其爽鲜腴嫩,成为初夏美食之首选。 经冬历春,枝蔓拉拉扯扯是一连串的美味。爱豌豆的人有眼光,一年四季都有口福。 文/刘学刚 图/蒲国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