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心灵憩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人文潍坊

第02版
人文潍坊

第03版
人文潍坊
 
标题导航
今日暴雨
     知足的老兵
仰望星空
一个月
2019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足的老兵



  □刘纪娥
  我的父亲刘汉生,今年已经90岁了。他1948年参军,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在煤矿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几十年,直到退休。
  儿时小伙伴们唱着“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我们非常想让父亲也讲讲他的经历和战斗故事,可父亲没有讲过,一次也没有。他对工作知足,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从不争抢攀比;他对生活知足,从不抱怨。他曾经说过,“现在吃不愁、穿不愁,有你们这些孩子,非常知足”。
  虽然几十年都没听他讲过,可是我总觉得,但凡从那个年代和事件中过来的人,怎么会没有故事呢?况且他的伤残军人证上明明写着“参加战斗五次”。
  直到最近一个春节,孩子们问起他过去当兵的事,他才简单地讲了一段经历。他说:“1948年,咱们家乡解放后,我就参军了,那年咱们岳水村一共有40多个青年参军。我们跟着部队到高密去坐火车,有的人还没到高密就被流弹打死了,军装还没换上。我们坐上火车就往南走,参加了解放上海战役,真如火车站是我们部队解放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们奉命入朝参战,从上海坐上火车,一路到了抚顺,开了誓师大会,把胸章、帽徽撕下来,就过江了。”
  据此,我们得以追寻父亲的战斗足迹。根据他的伤残军人证上记载的负伤地点和日期(1950年12月9日,朝鲜下碣隅里),我查阅资料,才知道父亲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长津湖战役。《能攻善守,无往不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军征战纪实》一书中记载:“1950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奉命由中江镇急速南下参战,准备攻歼退缩至下碣隅里地区的美军第十军主力。战斗进行到12月7日,第七十七师二三零团七连在攻击下碣隅里敌机场时,遭敌人火力猛烈袭击,全部壮烈牺牲。二三零团二营对京下里北山之敌连续发动的四次攻击中,遭敌飞机、坦克、大炮火力猛烈轰击,伤亡过半。
  “二十六军七十七师二三零团二营”,便是父亲当时所在的部队,他是七十七师二三零团二营六连的兵。证件上记载:“1950年12月9日在朝鲜下碣隅里被敌机炸伤,双耳全聋。”战史上的记载与父亲曾说过的“我们上去一个连,100多号人,就回来了8个半人”的说法吻合。
  其实,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遇到的困难,不只是面对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还有极端恶劣的天气。父亲所在部队之前驻守上海,因急促入朝参战,冬装都没配发齐。《血地冰天——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纪实》这样记叙:“1081高地攻防战中,守卫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们全部被冻死在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当时的情形。许多战士的手指依然紧紧地抠着扳机,仿佛随时准备着跃出工事向敌人发起攻击。”这就是惨烈的长津湖战斗,父亲参与其中,他是幸存者。
  由此,我们理解了他的知足,理解了他的沉默,那是因为那惨烈的战斗令他不堪回首。对于这些事情,老兵们可以不说,但是我们这些享受着他们胜利果实的后人却绝对不能不知。因为我们今天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靠的是先烈们用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