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活跃,猩红热也开始出现,儿童是主要感染人群。对此,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儿童为主,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该病潜伏期为1—7天,发病一般为2—3天。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大多数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咽痛、局部充血、可见脓性渗出物),一般于发热第2天出疹,首先出现于耳后、颈、上胸部,逐渐蔓延至全身。其它的表现为口周苍白圈、“草莓舌”“杨梅舌”。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治疗原则主要为病原治疗、对症治疗。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隔离期限一般为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记者 邓永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