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倒”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是与死神的博弈。随着年龄增加,摔倒风险逐年增加,老人要未雨绸缪,学习如何“聪明”地摔倒,“智慧”地爬起来,并学而时习之,牢牢印在脑子里,变成一个潜意识动作。 老人摔倒后,总的原则是:不要贸然起身,先评估受伤情况,只有在没受伤的情况下、感到自己有足够力量时,才应考虑站起来。如果家人发现老人摔伤,尽量不要挪动,以免加重伤势;拨打120后,尽可能给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具体操作可遵循以下步骤。 评估受伤情况。跌倒后老人要保持镇静,几分钟内不要有任何动作,避免造成更多伤害。之后,判断自己是否受伤,可缓慢移动手脚、手臂和腿,感受是否疼痛,活动是否受限。 未受伤时缓慢爬起。若没有受伤,应慢慢地翻身,从头部开始转动,自上而下,觉得累就休息一会,直到转为爬行姿势;手部缓慢发力,用膝盖撑地,爬向一个坚固的椅子或家具,不要着急,感觉累就休息一下;把手放在椅子上,一次一只手;用椅子支撑自己,小腿抬起垂直于地面,脚平放在地上,另一条腿保持跪姿;双臂和双腿发力,慢慢起身站立,转身;坐在椅子上,在做其他事之前,先坐下来喘几分钟气。 老人摔倒后整个起身自救的过程,就像出生后从卧到翻身、爬行、坐起、站立的过程,似生命的初始,只是整个过程要慢一点,再慢一点。 受伤时冷静求助。保持冷静,休息片刻,找出身体受伤部位;使用紧急医疗警报设备,给120或家人打电话求助;如果附近有枕头,把它放在头下,如果附近有毯子或衣服,在等待帮助时用它们保暖;如果附近没有医疗警报设备或电话,就大声呼救,如果不能大喊大叫,就抓住附近的东西,敲打地板或附近家具,产生声响引起他人注意。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如果邻居是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听到异常响声,大家要及时伸出援手。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