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报全媒体记者 邓永杰 骨质疏松是很普遍的问题,其所引发的骨折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状,并且大部分骨质疏松的老人在骨折后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会在短时间内死去。因此,中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记者日前采访潍坊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外科主任孙瑞华,讲解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头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壳,包裹着里面一种海绵状的骨组织。除了支持身体和保护重要器官之外,骨头还储存钙等矿物质。骨质疏松症常被称为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本质上是骨量减少、骨质下降。骨质疏松可能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老年人专属疾病,只针对老年人,但实际上,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不是单一病因的疾病,它是由遗传、激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和营养(钙)等因素相互影响下的复杂结果。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人类的骨量在儿童期和青年期不断上升,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此时骨的强度最大、抗压性最强。随着年龄增长,骨状态逐渐变差,骨质开始丢失,骨骼的强度和密度开始下降。因此高龄的人群患病率更高。绝经后的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是因为绝经后雌性激素缺乏,导致骨组织结构变化、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身长缩短、驼背。身长缩短和驼背的情况多数是在疼痛发生之后出现,这是由于骨质疏松之后,椎体受到压缩,进而压缩变形所导致的;呼吸功能下降,由于骨质疏松之后,患者的胸、腰椎出现压缩性骨折,进而导致胸廓发生畸形,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等症状。 孙瑞华表示,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摔跤后很容易骨折,其中股骨近端,脊柱和手腕处的骨折最常见的。相关数据显示,股骨骨折尤其危险,大约20%的患者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大约一半的病人会失去独立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看护。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一级预防(儿童、青少年、青壮年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中年时期)。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三级预防(老年时期)。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孙瑞华表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造成其对钙吸收能力下降,进入老年期,就步入了骨质疏松“重灾区”。如果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还可以延缓这一退化过程,从而延缓和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包括平衡膳食,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这些食物中含钙量较高;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摔跤几率和骨折发生率;晒太阳,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储存,维生素D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