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假药私了”等于给我们喂假药
警惕“天价商品”沦为腐败温床
别让“一证难求”伤了见义勇为
“领导不让”不是卸责的挡箭牌
让“猛男”与老子对视一番又如何
“红头文件”索票还真不嫌丢人
2011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不让”不是卸责的挡箭牌



  □郭庆伟 

  近日,烟台教育系统一位干部在接受当地记者录音采访时又曝出雷人语言。当记者询问烟台芝罘区尚未改造好的小学校舍如何安排上课的问题时,这位官员表示:具体情况不想说,而且领导不让说,怕造成不好的影响。       (8月27日大众网)
  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记者采访某个问题时,只要面对的不是所谓的“领导”,采访对象都是官话连篇。有些人委婉地回绝“对不起,我们领导不在,我没法回答你”;有些人貌似无奈地说“这个问题我得请示领导后,再进行答复”;还有些人正大光明地搪塞“这个问题领导正在调查研究解决,请耐心等待”。
  我们不否认,有些事情的处理的确需要时间、需要做认真地调查研究。奇怪的是,为什么老拿“领导”顶雷?“领导”成了挡箭牌,成了阻止媒体进攻的第一道防线。写到这里,想起了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尽管他有些说法欠妥,但我觉得他是勇敢的,他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没拿“领导”来压人,没拿“领导”来糊弄人。我们党的领导体制是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一级有一级的责任,一级有一级的权力。时下,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干部运用权力可谓是淋漓尽致,体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但面对职责却一知半解、难得糊涂!只知道自己的权力能管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职责能为老百姓做些什么;不出问题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官老爷,出了问题时把“领导”扔出去,当缓冲仓,能拖一阵是一阵。
  仔细琢磨这些怪现象的背后,无非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有制度不执行,有职责不履行。怕说错了话,挨板子;做错了事,丢乌纱。一有风吹草动,先把自己洗干净,能推给组织的说成是领导安排的,能扔给别人的说自己不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