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靠身上的“公益基金”光环,一方面享受国家对“公益组织”的政策扶持优势;另一方面则不用担心法律对商业行为的各种限制。商海波涛汹涌,但河南宋基会这个“渔民”不用下海,只是站在岸边,就自有出海的渔民把打上来的海产品送到手中,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怎能不经营得风生水起? 作为一个省级慈善组织的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筹款金额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但其用于公益性事业的投出却少得可怜,大量资金用在了投资甚至是放“高利贷”上面。而负责投资的是一家与宋基会没有任何股权关系的公司手中。 (本报今日A21版) 自从郭美美的一个“幸福微笑”,引来中国公益慈善“扒粪运动”,我们才知道原来爱心不但是可以“被”的,而且还是可以“忽悠”的,“慈善”的招牌不但是可以用来跟领导人合影的,而且还是可以用来做买卖的……中国慈善事业每被扒出一个丑闻,都令人惊愕半天,成了对我们认识水平的一次“提升”,今天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又要将我们的认识水平带到一个新高度——原来募捐款是可以用来放“高利贷”的。 用“令人咋舌”形容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的生财能力,显然是不为过的:作为一个省级的的慈善机构,其资产竟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10倍;作为一个地方性的慈善机构,其2010年捐赠收入竟然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得全国民众海量募捐不相上下。不管是总身价还是其发展速度,这个省级的慈善机构都是全国两千多家慈善机构可望而不可及的。 慈善机构生命力旺盛本是件好事,而追究其背后的财务谜团,却发现已经不亚于一部悬疑大片。 记者拨开河南宋基“收益、支出、账目严重不对称”迷雾后,“放贷——企业捐款付息”的生财模式展露真容。我们惊讶地发现,“公益基金”原来只是河南宋基会身上的一层“羊皮”而已。 倘若是一只彻头彻尾的狼我们不必惶恐,猎人自有对付狼的办法,而这披着羊皮外衣的狼,就叫人犯难了。依靠身上的“公益基金”光环,一方面享受国家对“公益组织”的政策扶持优势;另一方面则不用担心法律对商业行为的各种限制。商海波涛汹涌,但河南宋基会这个“渔民”不用下海,只是站在岸边,就自有出海的渔民把打上来的海产品送到手中,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怎能不经营得风生水起? 一方面是依靠公益外衣赚取了大量财富,另一方面在公益上的投入却少得可怜,那么这些钱到底流进了谁的口袋?又该由谁来给红牌?这又为河南宋基会留下了新的悬疑。一部部慈善题材悬疑片接踵而至,让我们目不暇接。在这一系列悬疑片里,慈善仿佛成了比那传说中的“桃花潭”还要深的一汪浑水,有人想游到潭底看看这水里到底有什么,却发现越游越看不到尽头,最终摸底的人累了,岸上等待结果的观众也等的疲倦了,公众的爱心也被伤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