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盐山县设立“县长特别奖”,可为“突出贡献”相关个人安排事业单位工作,媒体披露,多名当地“官二代”获奖事业编制。9月1日晚,当地政府表示,2003年以来,共有26家单位和个人获“县长特别奖”,将会进行清理纠正,不合格者清退,合格者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9月2日《新京报》) 在当地官方眼里,似乎清理了“县长特别奖”,就已经算是给外界一个最大的答复。毕竟,对这么多年来享受这个奖项待遇的人进行集中清理,牵扯各方利益,压力很大,影响面很大,似乎显得决心也很大。但在我看来,清理掉“县长特别奖”只是对以往工作过失的一种挽救,仅此而已。要想真正消除这个荒唐的“县长特别奖”给社会公平以及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巨大伤害,必须对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领导进行追责。 其实,“县长特别奖”跟之前一些地方给企业家子女高考加分或者让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子女优先考录事业编很类似。都是政府部门拿着手中的权力,拿着公共资源向政绩献媚的表现。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将手中的权力套现成政绩,套现成能够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比如GDP等。这是一种政绩的饥渴,很可怕的饥渴,如果仅仅是将由于饥渴而做出的荒唐决定取消,不追究做出这种荒唐决定者的责任,不但是对公权力的不尊重,对那些享受到各种待遇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一种侮辱。 最近几年,有关“萝卜招聘”,有关将公共资源变成某些人的“后花园”等做法,在一些地方政府并不鲜见。这里面固然有一些人被政绩饥渴冲昏了头脑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对制造这些荒唐决定者,太过宽容,导致了他们无法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种错误决策给政府形象以及个人前途带来的潜在威胁。 一些地方政府为什么总干扒了建,建了扒这类蠢事?因为很多继任者知道,即便否定了前任的决策,也不会给前任带来灾难,反倒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机遇。没有代价,扒起来会毫无顾虑,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政策没有连续性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于河北盐山县清理“县长特别奖”,我们非但不该满足,还应要求上级部门对当初制定这个奖项的决策者进行问责。这种问责不但是对他们当初做出这种荒唐决定的一种惩罚,更重要的是对继任者的一种警告。 让每一个干部在随后的决策中,都能够考虑到后果而不至于为所欲为和想当然。有清理“县长特别奖”这种纠错做法,再有问责制造错误者的责任,或许才能真正做到治“奖”救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