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共建宜居宜业城市
 
标题导航
怪举报者心态有问题监督者心态更有问题□林荣耀 
让“最美”的人与事蔚然成风□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孩子给洗脚家长泪何来□舒爱民 
扶贫,先扶正某些干部的心
让“最美”的人与事蔚然成风□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勿以“保护”的名义歧视艾滋感染者□张楠之 
少年冠军“失足”,教育不能“失手”□张兰军 
2011年10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先扶正某些干部的心



□徐炳涛
  还是当地村民说得好,“以后上面再扶贫,先来扶正这些干部的心!”心不正,建设的大棚也“正”不了,倾倒是必然的;心不正,则乱象生,受损的必是民生,以及官方的公信力。问题在于,谁来扶正这些干部的心?
  江苏盱眙县穆店乡七星村是市级重点贫困村。去年,该县交通局等出资近40万为该村建设了10个温室大棚,但不到半年,大棚出现开裂倾斜等情况,变成“豆腐渣”工程。当记者就此采访该村村主任杨穆时,他说,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性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本报今日A15版)
  失败乃成功之母——好端端一句名言从杨村官嘴里喷出来却变了味儿,咋听都像是乱扯遮羞布。道理很简单,盖大棚既不像袁隆平研究新型杂交水稻,也不比航天专家设计“天宫一号”,不是什么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且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研究成熟。投上真材实料,再找个差不多的施工队,很快就搞定了,何须一遍遍地反复砸钱“搞试验”?
  翻看新闻照片,简直触目惊心:有的大棚墙体裂缝一指宽,有的水泥柱子拦腰折断,有的干脆整体倒塌,断壁残垣,一片狼藉,堪称“豆腐渣中的豆腐渣”。常言道,一分钱一分货,假如说这些大棚成本过于低廉,纯粹是抱着侥幸心理建的,出现类似问题倒也情有可原,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造价相当贵族,一个大棚才60平米,单价竟要4万元。我农村老家有很多人种大棚,好几百平米造价才两三万,至少使用七八年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况且盱眙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远不及潍坊,物价应该也高不到哪儿去。
  贵族价与残次货一旦划上等号,难免让人浮想联翩,那大把大把的钱到底流到哪儿去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不敢说有人贪了占了,但假如说实打实地全部投到大棚里了,恐怕难以令人信服。退一步说,即使我们都天真且善良地认为钱尽所用了,那当地干部也应该有个真诚反悔的态度,毕竟扶贫款来之不易,拿这么大一笔资金打了水漂,简直是作孽。现实是,不管乡长还是村官,不但毫无痛惜之心、担责之念,反而振振有词、大言不惭,说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性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脸皮之厚连城墙都难望项背。
  还是当地村民说得好,“以后上面再扶贫,先来扶正这些干部的心!”干部心不正,自然乱象生。一则是扶贫款项遭“劫持”:有的被基层各级政府“提留”用于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甚至大肆挥霍;有的被吃“回扣”,一些扶贫干部为了自己先捞到一部分,私自巧设项目,虚报各种费用开支,私分公款、做假账,欺上瞒下。两相夹击下,不少扶贫款名存实亡,扶贫工程成了掩人耳目的“样子工程”。
  二则是扶贫干部心不在民,办事不力。按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说法,花钱办事有四种模式: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其中,“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既节约又有效率;“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率。干部花国家或者其他渠道的钱搞扶贫,如果心中无民,不知道“我是谁,为了谁”,那就会变成“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不讲效率,敷衍了事,这种情况下,扶贫工程也很有可能沦为豆腐渣工程。
  大棚歪斜了,要想重建很简单;干部的心歪斜了,扶正起来很难。更重要的问题是,谁来扶正这些干部的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