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祝颐
《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将于11月起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骨灰和遗体处理以及埋葬场所,并对城市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或者扶养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以及其他特困人员提供基本殡葬免费服务。 (10月3日新华网) 殡葬行业垄断暴利的问题一直广为公众所诟病,不少百姓纷纷感叹“死不起”。尽管去年民政部公布的调查显示,各地殡仪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为1045元,不算高,但是公众对此并不领情。央视新闻1+1随后报道说,比房地产业还要赚钱的行业是殡葬业。成本百余元的骨灰盒市场价最高卖到16000元。在殡葬暴利语境下,甘肃省积极推动殡葬服务均等化,建立“殡葬低保”制度,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殡葬免费服务,将助推殡葬行业回归公益属性,化解百姓“死不起”的尴尬。 当下,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还原公共服务产品公益属性,正在成为政府与社会的共识,打破殡葬行业暴利惯性,回归公益本质,势在必行。在我看来,不仅特困人员基本殡葬费用应该减免,公墓、骨灰盒、花圈、灵堂等殡葬服务价格也应该受到制约,不能听任天价公墓、骨灰盒张开血盆大口吸金。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实行定价听证。”殡葬服务费标准既涉及到公众利益,也属于依附于行政垄断下的自然垄断行业,制定殡葬服务价格除了考虑经济利益外,更要考虑到公众的承受能力。政府除了给特困人员基本殡葬服务埋单以外,也不能放任灵堂、花圈、骨灰盒、墓地等殡葬服务乱涨价。 中国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王计生曾公开承认,骨灰盒、墓地等殡葬产品确实存在利润空间。王计生认为,这些殡葬产品由市场调节,公众应该转变观念,理性消费。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观点,市场化的产品应该成本透明,具有竞争性。由消费者在市场框架内与经营者充分博弈,然后形成价格。但是,殡葬产品不是普通商品,市场竞争并不充分,产品成本也极不透明,完全由经营者自说自话。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曾坦言,殡葬行业具有公益服务的特点,不具有充分市场化的特征。公益性的殡葬产品由经营者自主定价,难言公平。再说,刚刚经历丧亲之痛的丧户既没有价格博弈能力,也不具备消费理性。 为了维护百姓最后的尊严,政府应该切实尽到监管责任,增强殡葬产品成本的透明度,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督措施,形成合理的殡葬服务定价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