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跃龙门·过节
 
标题导航
“小品没市场”是自打圆场
教辅书市场到底谁在管
“微骂”丢饭碗带来的微思考
“体重超标罚款”实在太不人道
“汉代玉凳”拍出天价是封举报信
把管理孩子压岁钱当成一门家教艺术
2012年0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辅书市场到底谁在管
张东阳 



  当下,许多教辅书换个封皮就写上新题型、新大纲字样,同质化严重,内容编辑沦为简单的“剪刀加浆糊”。换汤不换药地编教辅书只有一个目的——掏走家长腰包里的钱。      (1月29日《工人日报》)
  教辅书原本是学生们在课本之外的教学辅助资料,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某种程度的提高,理论上,一学期只要一两本就足够了。但多年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辅书却成了学生“题海战”的必备武器,成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猜题、押题法宝。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们纷纷用做一本又一本教辅书对学生进行“应试训练”,学生们苦于在一本又一本的教辅书中“题海无涯苦作舟”,本该开心和自由的业余时间被教辅书侵占了,眼睛近视了,觉睡不好了,身体毁了,创造力没了,综合素质变差了。
  正是由于现代应试教育对教辅书的高度依赖,使得教辅书市场泛滥成灾,为了创造最大效益,不少出版社迎合教育上这种题海战的低级需求,与有销售门路的书商一起从巨额利润中分一杯羹。而书商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雇佣工人“剪刀加浆糊”,四处拼接,仓促成书。同时为了提高销售量,不惜把较大的利润分成送给有需要的教师。这样,教师让学生有作业做了,提高学生“实战”经验了,更能在各种考试中让学生撞到类似或相同的试题,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示教师的“教学能力”高,在绩效工资及其他方面的待遇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教辅书的质量关乎学生的创新能力、成才成长甚至是身体健康,因此,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规定教辅材料的出版实行总量控制,出版单位每年须向总署提出选题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出版。然而,以合作出版的形式变相买卖书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市场上最大销售量的依然是形形色色、同质化严重的教辅书,无数学生每天就是钻在这样的“题海”里不能自拔,学生的减负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
  教辅书泛滥成灾,最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依然盛行,但面对着国家教育从教学、考试、考核等层面的不断改革,却很难撼动“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根子,这显然值得反思。不过,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何对教辅书出版发行进行硬性规定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10年来就没有被真正重视过和认真执行过?难道,不能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体制机制问题,相关部门真的连市场上泛滥成灾的教辅书都管不好吗?要知道,每一学期里,都有粗制滥造的教辅书在损害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毁坏着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让无辜的家长腰包里的钱为此白白浪费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