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一条关于“天津急救车春节前京城送礼”的微博经众多网友转载,现身多个网站并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同时,天津当地媒体接到多位读者来电,表达对这一影响天津120急救系统整体形象的行为愤慨。“应该说,津城本身120急救资源就不富余,哪有工夫这么折腾?” (2月21日《天津日报》) 娱乐时代,再严肃的事情都会衍生出娱乐效果,连抢救病人这种事也不例外。这不,很多北京市民发现街头出现一辆响着警笛的天津牌照救护车,既然人家是救命的,咱赶紧让道吧,结果等救护车走近了才赫然发现,车上面拉的不是病人,不是医生,而是满满一车水果和海鲜。有网友无奈感叹:可能是水果们病了。 救护车属于特种车辆,在道路行驶的时候,享有一定程度的特权,如果救护车不是被用做救护,而是成为拉着水果和海鲜的“送礼车”,我们还需要给它让道吗?它还有资格享受道路优先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但不应该给其让道,还要问问医院这么做是否符合规定和情理。 医院的急救车异地送水果和海鲜,实在让人伤不起。一方面,这种行为属于医疗资源的滥用和浪费。救护车不管是谁买的,都是被用来作为紧急情况下抢救病人使用的,所以相关政府部门才允许它配置警灯,拉响警笛,允许它在道路上享有其他社会普通车辆所不享有的优先权。现在披着救护车的外衣,却被用来千里迢迢跨市送礼,这无疑是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次,这种行为损害了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并且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后果。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是,既然今天救护车不务正业,那么等明天车上拉着真正需要抢救的病人,需要别人给你让道的时候,其他车辆和行人未必会理你,这和那个“狼来了”的寓言是一个道理。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单纯指责社会车辆不让道,是不是放过了真正的“肇事者”? 现在事情已经被曝光了,希望当事医院和医疗主管部门能够在认真反思,向公众作出说明的同时,也加强对医疗机构急救用车的管理,而不能仅仅以“院前急救”和“非院前急救”这种文字游戏来搪塞公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