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设定了新标准,每公斤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中国卫生部等五部委2011年发布的三聚氰胺限量值显示,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本报今日A22版) 不久前,乳协还拍着胸脯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世界最严”。尽管此言不为民众认可,但乳协依然豪气冲天,宣称“目前国产乳粉质量为历史最好,乳制品抽测合格率99%”。 可是话犹在耳,乳业三巨头伊利、蒙牛、光明就纷纷曝出质量问题,戳破了乳品“历史最好”的谎言。现在联合国也重新修订三聚氰胺含量标准,与最新国际标准相比,我国三聚氰胺含量标准要超出十多倍,致使“世界最严”标准再次沦落,却不知国标何时跟进,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目前乳业国标所规定的三聚氰胺限量值,乃是在废止2008年的临时标准基础上,于去年重新修订发布的,而其依据就是按照两年前的联合国标准。可见,乳业国标原本就有跟随国际标准的惯例,此次重新调整,也算是情景再现。只是,上次修订国标里的三聚氰胺限量值时,比联合国发布的国际标准滞后9个月之久,遭到民众的普遍不满,认为卫生部太过迟钝,对国民健康不负责。希望卫生部能吸取教训,早日采纳最新国际标准,让国标再次成为“世界最严”。 那么,在此次跟联合国最新国际标准接轨之际,不妨也将这些落后的地方一并改之,使之更趋完美,以国际一流的标准要求,才是奠定乳业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至于那些担心标准定的过高,企业达不到的观点,就纯属瞎操心了,不能达标就不要干了,现在到处产能过剩、资本泛滥,还怕没人没钱干好吗?再说了,内地供应香港的乳品都是严格按照高标准生产的,一直没出过事故,也说明不是能力达不到,只是看愿不愿意的问题。 食品安全兹事体大,只会越来越严格,不会一直停留在低标准,否则就是害国害民。近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用3年时间整治食品安全,并取得明显成效;用5年时间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监管机制、标准体系等。可见,中央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那么,不妨就从乳业破局,抓紧部署接轨工作,尽快修订国标,让老百姓先喝上“放心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