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何不给裸体的大卫穿条裤衩
“拒腐”,靠艺术更应靠制度
追究泄题责任也“抓小放大”?
罚单上的怪异签名有损法治文明
2012年07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不给裸体的大卫穿条裤衩
徐炳涛



  央视给雕像大卫下身打马赛克的行为,明显低估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何为色情,何为艺术,基本的常识国人还是能够作出正确判断的。本来坦坦荡荡地播放出来,大家会觉得再正常不过;这么故作聪明地一遮掩,反而让人觉得无比别扭。
  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日,国家博物馆同时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当天中午11点49分,央视报道该事件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此举随即引发网友争议,下午3点54分,央视复播该新闻时,马赛克已经被去除。  (本报今日A23版)
  鲁迅在批评国人劣根性时曾说,“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于是,世界公认的艺术经典之作大卫·阿波罗不幸中招。为避免引得观众想入非非,以致有伤风化,央视勇敢充当起卫道士的角色,为大卫裸露的生殖器打上了厚厚的一层马赛克。
  只不过这次央视明显低估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外来文化熏染,何为色情,何为艺术,基本的常识国人还是能够作出正确判断的。起码像大卫这种已经在历史课本上普及了艺术价值的裸体雕像,引起公众反感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若涉嫌低俗的话,相信历史课本上也不会允许雕像光着屁股出现。正所谓“民众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本来坦坦荡荡地播放出来,大家会觉得再正常不过;这么故作聪明地一遮掩,反而让人觉得无比别扭。
  而且,此举是以道德判官的角度站在高处藐视公众的审美趣味,把天下人都想象得很龌龊,都惯于把艺术往苟且的那方面遐想,从而作出“国民不宜”的判断。如此引来如潮批评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网民就讽刺说,“故宫门口的大石狮子还露着生殖器呢,去把它砸了啊!”还有人则拿着有“大裤衩”绰号的央视大楼开涮:“CCTV认为艺术就是大裤衩,不穿裤衩忒低俗。”
  雕像大卫的遭遇引人发笑,也折射出了当前一些极度分裂的现象:苍井空等日本女优可以在咱们这儿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关起门来在家欣赏色情电影却被拘留;各类大尺度激情镜头充斥荧屏和银幕撩拨人们的欲望,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男主角为女主角画裸体像的一幕却被删除;一夜情不再鲜见、包二奶现象猖獗、“天上人间”式的夜总会林立,性教育在学校却仍未占得一席之地;可以允许兽兽、干露露们在网络上疯狂展示妖冶的肉体,却容不得经典雕像以全貌展现在国人眼前。
  真艺术遭禁锢,伪道学在横行,背后是对人性的忽视。无正视则无科学引导,无科学引导则容易混乱,一面极其放纵一面极隐晦的分裂症状便油然而生。雕像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反对禁锢人性。米开朗基罗让大卫全裸现身,正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美和力量的认识。为其打上马赛克既是弄巧成拙,也是人性面前的怯懦表现。
  好在央视能够知错即改,引发了舆论波澜后,下午复播时便去掉了马赛克。然而,去掉镜头中的马赛克易,去掉心中的马赛克却难。当然,这一片马赛克不只央视独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