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争创文明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台风过后,严防次生灾害逞威 |
□新华社记者 锡权 冯源 |
|
尽管强台风“海葵”的登陆已过去一段时间,但来自浙江等地一系列事态进展依然触目惊心:10日凌晨5时许,舟山市岱山县长涂镇的一水库坍塌,截至下午13时30分,已造成水库下游居民10死27伤;在湖州市安吉县,“海葵”带来的强降水9日在天目山区导致山洪泥石流爆发,并在西苕溪长兴段造成多处堤防管涌,5千亩土地被淹…… 延伸发展的灾情令人心痛,也发出一个深刻的警示:台风过后,严防次生灾害的肆虐和损失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当地干部群众不可有丝毫的松劲和懈怠。 自然的威力和影响从不因人们的愿望而改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台风是巨大的热带低压气旋,登陆以后绝不会在短时间里云消雨散,哪怕到最后,其强度连热带风暴都算不上的残留云系在内陆同样会造成巨大的次生灾害。正因如此,“狂风暴雨过后,水库江堤溃坝”、“洪水退却,房子倒塌”的景象一次次地出现在各地灾难的记忆之中,给予人们深刻教训。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社会公众甚至部分抗台人员对于台风灾害的关注,往往聚焦在狂风恶浪、树倒房坍、一片汪洋的台风登陆点上,而对台风登陆过后的自然灾害掉以轻心,甚至误认为台风过后平安无事,“雨过天晴”。 严防次生灾害肆虐,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害损失,首先要精神不懈怠。当地相关部门、广大干部及抗台人员,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放松不懈怠。保证对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点等容易发生次生灾害地段的巡查力度。 严防及应对台风次生灾害,还需要保持投入不放松,次生灾害考验的是当地的综合防灾能力。地方党委政府应未雨绸缪在水利建设中,要着重建设对病险山塘水库的加固工程和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控设施,对处于隐患地带的居民要做好转移安置工作,完善应对台风“次生灾害”的预案,做到“叫得应,转得出”。 “苏拉”“达维”“海葵”渐行渐远,但台风季节尚未结束。各地不能懈怠,需做好防范工作,并向公众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