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胜
人们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8月9日凌晨4点多,在郑州市东风路与中州大道立交桥下忙碌的环卫工苏五银和老伴朱青芝,就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到了!一位开车经过的陌生男子,突然停车走过来塞给他500元钱,说他们太辛苦,让补贴补贴生活,却不肯透露姓名和电话。 (8月10日《大河报》) 一位开车男子突然停车,给两名素不相识的环卫工塞过来500元钱,口称让其补贴生活后旋即离去。这“天上掉馅饼”的一幕,既不是有组织的捐款,也没有媒体的跟随采访,更没有留下姓名和电话,应该无关“作秀”,而是真心实意的慈善之举。这无疑折射出人们深藏于心的人性之美,这份爱心值得称道,更需放大与传承。 在以打扫街道为计的环卫工看来,500元钱的分量举足轻重:“一个饮料瓶卖5分钱,这些钱相当于捡1万个饮料瓶,要弯腰低头1万次。”当然,此举的意义不在钱款多少,而在于植根于心的善良,扶危济困的责任担当,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民生情结,是最值得珍惜、呵护和弘扬的精神,应当成为政府和社会学习的楷模。 扶助环卫工群体,应当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而最根本的当是从思想上筑牢尊重劳动、摒弃等级、同情弱者、扶危济困的向善良知。比如尊重人格不歧视,讲究文明不乱丢垃圾,积极改善其工作条件等等。其实,普通劳动者往往具有勤劳朴实、善良厚道的品格之美,他们容易满足和被感动。人们的些小帮助、甚至一句理解的话,就足以让他们得到安慰和温暖。 面对“天上掉馅饼”的资助,环卫工老人“如果身边有更多的人像这位热心人一样懂得尊重关心环卫工等社会上的底层劳动者,这个城市会更温暖”的感慨,既表达出环卫工群体的共同心愿,也是对社会关注弱势的呼唤与期待。愿救助弱势的“天上掉馅饼”之事多些、再多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