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新年那些事儿·乐章
 
标题导航
“各扫门前雪”其实是一种美德
“限行通行证”实为“特权证”□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富婆环卫工”为暴富者上了一课□李帆 
“闪招”背后是“萝卜的烦恼”□邓海建 
2013年01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婆环卫工”为暴富者上了一课□李帆 



  2013年1月1日,早晨6时30分,寒气刺骨,武汉市53岁的余友珍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准时赶到武昌徐东路,开始清扫马路。过往的路人不会想到,这位穿着一身橙红色工作服的普通环卫工,家有17套住房,价值过千万元。她说:“怕子女变样,自己做榜样。”         (本报今日A14版)
  一边是含辛茹苦、收入微薄的环卫工人,一边是坐拥17套房产、身价千万的富婆,反差巨大的两种身份叠加在一个人的身上,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但是看了以下案例,余友珍的良苦用心就不难理解了。在杭州城郊一些村庄,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靠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毒瘾,很多人因无度挥霍而返贫。
  由此可见,能在一夜暴富后坚守平凡实属不易,而余友珍用自己的本色为孩子做出了榜样,也让不少“暴发户”为之汗颜。
  虽然有网友质疑“富婆环卫工”没有实现财富增值最大化,但笔者认为,她的教育意义在于让更多暴发户明白了“富人穷教”的道理。从微博炫富的郭美美到为情杀人的周鑫事件,“富二代”一次又一次挑战民众的愤怒,践踏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富二代”的教育也成了民众关注的焦点,而“富婆环卫工”似乎给他们炫富的“症状”开出了一服良药。
  在改革开放中大捞一笔的人已身价不菲,因拆迁一夜暴富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时间只有几十年,他们找不到多少教育“富二代”的前车之鉴。因此,不少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仍沉浸在享乐的喜悦中,在教育的问题上还念叨着“再苦不能苦孩子”,一些娇惯的“富二代”也就难免多了几分骄横,才有了那些引起公愤的“富二代”事件。
  反观西方发达国家对“富二代”的教育,或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股神”巴菲特给儿子的钱“够做很多事”,但是“不够做所有的事”,以此来激发儿子自力更生的本领。美国华盛顿有一家精英教会高中男校,这所高中的校训是“为了别人的人”。所有学生毕业前必须从事至少40个小时社会服务,主要项目是到校内的救济中心给无家可归者提供服务。美国家长掏腰包让养尊处优的孩子看看真实的生活,理解什么是人的尊严,怎样做才能得到尊严,从中也学会了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而得到报偿。
  “富婆环卫工”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她为暴发户敲响了警钟,也打开了一扇门。正如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所言,只要父母不把财富当一回事,孩子当然也就不会当回事。在中国经济造富的浪潮中,对“富二代”的教育或许已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能赢得多少公众的尊崇和认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