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矿泉水顶工钱是冷漠的“施舍”
幼升小培训班是害人的起跑线 
三公经费该交出负增长的答案
公款配发手机更需自我定位
2013年01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幼升小培训班是害人的起跑线 



    邓海建
  升学的补课之风竟从中小学生蔓延到幼儿园。日前,记者在上海多方走访发现,寒假一些培训机构推出“幼升小”应试强化补课班,家长趋之若鹜。记者发现,甚至还有家长把尚在幼儿园读小班的3岁多孩子送进培训班,补起“幼小衔接”、“思维训练”之类的课程。
         (1月30日《新闻晨报》)
  补课成风,说白了就是都想“偷跑制胜”:我补了,你没补,我就胜了;我补得多一点,你补得少一点,还是我胜了。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补课被市场利益炒至极致。这不是家长的问题,更不是培训机构的问题,而是教育评价体系与社会阶层流动秩序的症结。
  一个补课成为庞大产业的国度,起码说明正常的教育规则有了很大的程序BUG。恶补的危害无需赘言,但大家都在同一辆战车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那么,“江湖”是哪里来的呢?这里起码反应了两种心理:一是希望孩子“偷跑”能考得好成绩。应试教育被骂了那么多年,回头看看,不过都是一声声娇嗔而已。回到家,关起门,还是分数天下第一。于是新课改、新教改、人本教育云云,不过都是浮云一片。大家都心照不宣,谁还会当真去玩素质的游戏?
  二是“拼爹”案例层出不穷,对于穷孩子、苦孩子来说,也只有考试这一条道基本还算向上流动的公平正义之路。数年前,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发网友深切共鸣;数年后,面对各色“萝卜招聘”的迷局,普通家长也只有教育孩子,拿知识武装到牙齿,才能在“官二代”、“富二代”的比拼中,不至于成为太悲催的“吊丝”。是的,我们都怕输在起跑线上,尽管没有人知道所谓的起跑线究竟划在哪里。
  每每此时,教育界人士总是建议,提前“幼升小”培训,做得不好反而会拔苗助长,与其在学习方面“抢跑”,还不如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但这样的道理谁不懂呢?当老师都拿成绩单评价每个独特的孩子的时候,当唯一的高考能改变公民命运的时候,当成绩与学历成为硬通货的敲门砖的时候……谁好意思、谁忍心对挤培训班的孩子和家长说——还是把童年还给他们吧!这有点像当年房价快要飙涨的时候,专家总是一边劝大家要相信宏调,一边自己又悄悄举债购房了。
  这是一条害死人的“起跑线”,大家都害怕输在上面。理论上的可取还是不可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偷跑”是切实可行的。痛心疾首或者怒其不争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正的办法还是改变“偷跑”得利的机制。如果“起跑线”从小到大都能尽量公平了,谁还愿意花钱买罪受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