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矿泉水顶工钱是冷漠的“施舍”
幼升小培训班是害人的起跑线 
三公经费该交出负增长的答案
公款配发手机更需自我定位
2013年01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公经费该交出负增长的答案



    新华社记者 冯源 
  在今年浙江“两会”上,代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今年“三公”及会议等经费零增长,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但这一目标,却遭到了省人大代表的“拍砖”,不少代表认为其过于保守:零增长还不够,需要负增长。
        (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连日来,各地政府在两会上纷纷表示,要严控本年度的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但在三公经费数目庞大、饱受社会诟病的现实下,“不升”并非成绩,“降下”才是趋势。
  三公经费指的是因公出国出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监督缺位、暗箱操作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三公经费一直是腐败问题的多发易发区。而诸多大案要案证明,“‘三公’腐败”仅只是官员贪腐堕落的第一步。
  为了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2011年中央各部门首度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地方各级政府陆续跟进,“三公经费零增长”的承诺也随之而生。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目前已经不满足于三公经费“零增长”,更迫切希望三公经费“负增长”。在浙江省两会上,“拍砖”强烈要求降低三公经费的代表委员中,有现任官员、退休干部、大学教授、村干部,他们的呼声代表了民意。
  从操作层面上看,三公经费实现“负增长”并非难事。浙江省温州市2012年6月出台了“史上最细”公务接待标准,全市半年公务接待费用下降了四分之一。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比2011年决算数减少了约15%。
  实现三公经费“负增长”是大势所趋。
  目前的三公经费数目正处于高位,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狠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都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
  压缩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