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受群众欢迎。媒体称,一些贫困地区吃喝接待之风却仍难遏制。西北一位贫困县接待办官员称,再穷也得接待,一般县处级干部是每桌餐饮标准3000元,厅级干部是5000元。江苏一位贫困县的乡镇干部称,他一年要喝价值20万元的白酒。 (2月1日《京华时报》) 相对于前不久曝光的驻京办豪宴8000元的一个席位,厅级干部5000元每桌的餐饮标准,无疑是小巫见大巫。然而,相对于大吃大喝,再小的“巫”的都是腐败,更何况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贫困县。 问题是,相对于豪门盛宴的权力饕餮,贫困县的吃喝有着更明显的目的,贫困县蹭无可蹭,上级领导的大驾光临,对于地方来说,不止是蓬荜生辉的面子荣耀,还有着真金白银的里子实惠,怎么给、给多少,酒桌上有广阔的天地,不在标准高低,只在满意与否,能参加吃喝即可拿到基本数,融洽的多饮几杯,便有意外的收获。 “穷县富招待”注解“吃喝生产力”,资金与项目需求的刚性,让贫困地区吃喝接待之风,很容易在“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的自恕中继续蔓延,倒是无人来吃更令人生忧。可见,大吃大喝终究是权力腐败的症状之一,权力自肥是享乐,权力他肥是奉承与诉求。“吃喝成生产力”不仅反映了作风建设问题,而且涉及一些部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分配资源富于弹性的问题,“不请不送办事难”成为改进作风的一只“拦路虎”。 改进工作作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带个好头,身体力行,而且还需要在行政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完善和配套关联制度。一方面要推进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权力监督与制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尤其是重要的资金与项目的审批要进一步加强约束;另一方面要逐步健全和完善,以财政公开透明和明细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推进“三公消费”的公开,扩大监督的层面,挤掉挥霍的空间和水分。 总之,“吃喝生产力”只因权力“值钱”,只有把权力关进牢笼,靠程序来分配公共资源,围绕权力转的少了,“穷县富招待”之类的现象,就会少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