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在公益和私利二者的平衡上,把脉院方的拙劣表现,公众可以确诊这家医院患上了“人格分裂症”。在逐利的狂躁心态下,医院对自身公益性和医德的守护显得犹豫不决。只有切实转变“生意”观念,一切以患者为本,牢记赖以存身立命的公益属性,方有康复的希望。 2月16日,网友“新岛”在浏阳每家每户论坛发帖,称在湖南省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看到“‘生意兴隆’、‘开业大吉’等横幅,顿时无语了!”引发了不少网友“扔板砖”。对此,当事医院解释说是因工作疏忽、不严谨,直接使用了花店“固定模板纸”,这样的横幅确实不妥,向公众道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 (本报今日A15版) 一边高悬代表人道、同情的红十字,一边拉出“生意兴隆”“开业大吉”的横幅。此情此景,我们只能说,这家医院好忙,也把自己搞得好乱。市场化的语境下,院方这次“不小心”的喊话,相信公众不难理解,也确实是言为心声。但错误场合下的错位表达,再次撩拨了医患关系对立这根敏感的神经。在公益和私利二者的平衡上,把脉院方的拙劣表现,公众可以确诊这家医院患上了“人格分裂症”。 这家医院的雷人之举并非个案,之前,广东吴川市人民医院曾挂出巨大条幅,庆祝该院住院病人突破4万人次。“生意”可谓好得很,院方对“发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说到底,这些医院之所以有此举动,完全就是以生意人的角度与病人做交易,关乎医德本真的“医者父母心”似乎根本不值一提。考虑到医院的生存发展,院方为弥补公共财政的不足,提高医疗水平,重视“创收”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对经济效益的过分关注,一旦逾越医院立身的公益性红线,一切也就变了味儿。就像这些雷人标语,只能激起舆论一片喊打之声,医患关系随之进一步激化。 院方在事发后迅速出面解释,并向公众道歉。这一举动显露,在逐利的狂躁心态下,医院对自身公益性的守护显得犹豫不决,碍于社会责任和公众舆论的“掣肘”,一面举着公益的牌子,一面却难掩追逐私利最大化的冲动。作为医患双方的另一个当事主体,患者天然地处于弱势地位。对他们来说,生病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够闹心的事儿了,医院却又在这个当口跳出来“戏谑”一番,这如何能接受得了。简简单单的一句道歉,显然远远无法消解心中的愤懑。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发力。但不可否认,在这一过程中,处于问题上游的医院理应承担更多责任。只有切实转变“走火入魔”的生意观念,做到一切以患者为本,牢记赖以存身立命的公益属性。那么,院方罹患的“人格分裂症”才有康复的希望。作为患者,他们要求的不多,只希望让带病的躯体得以康复,毕竟,没人会跟自己过不去。 在此,公众期待悬壶济世的医德回归正途,噎人的标语从此休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