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标题导航
官员有了面子,制度丢了尊严
代写作业是对“减负”的另类诉求□汪昌莲 
公职人员开小差是因工作太悠闲□邓海建 
官方微博弄虚作假道歉不能耍“官腔”□徐志翔 
2013年0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员有了面子,制度丢了尊严



  我国的公车改革已走进第19个年头,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在执行中欠缺有效的监督和惩治机制,对不少官员来说,这些规定或已成了一纸空文,制度的尊严被踩得粉碎。公车改革不提速,超标车便难以“刹车”。超时的改革消耗的不只是成本,更磨灭着民众的信心。
  江苏高淳县商务局副局长魏某乘坐的公车为奥迪A6L,售价60多万元,严重超标。魏某向记者坦言,车系用公款购买,因自己去外地开会弄辆破车形象不好,乘奥迪有面子。
            (本报今日A15版)
  副科级官员配60多万元的公车,在“超标”家族中或许算不上明星,但在十八大以来公务厉行节俭的背景下,这辆奥迪车显得格外刺眼。
  在魏某看来,开豪车乃情理之中,并抛出听似很有腔调的“面子”之说,予以搪塞。只是仔细推敲过后,这样的说辞难免疑窦丛生。一者,究竟是怎样的攀比让“标配”的公车颜面无光?根据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对于普通民众而言,18万元的车也算得上体面,可在魏某眼里却成了有失身份的破车,当地其它公车究竟“豪”到何种地步?
  其次,为了维护自身所谓的“脸面”,就可以随意践踏制度的尊严吗?自1994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走进第19个年头,尤其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发布后,明确规定公车的购置配备,显示了中央对公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在执行中欠缺有效的监督和惩治机制,对不少官员来说,这些规定或已成了一纸空文,制度的尊严被踩得粉碎。
  公车改革的初衷在于削减庞大的开支,杜绝浪费和腐败现象,只是魏某等“漏网之鱼”为了一文不值的脸面,贸然违反党政纪律,置制度规定于罔闻。若不是偶然间的网络曝光,超标的公车恐怕仍若无其事地驰骋着。
  超标公车引起的民愤压抑了许久,严惩违规官员已是民心所向,而事实证明,事件之后被处理只有超标公车,违规官员多相安无事,或许继续行驶在超标的道路上,“今天处理,明天又跑偏”就成了公车改革怪圈的真实写照。
  要走出怪圈,建立一种刚性约束机制已势在必行,严于监督、厉于惩治,让意图违规配车的官员不敢越雷池半步,超标公车也就无以遁形。不过,再强的约束机制也难保不出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违规官员,若能给予民众充分的话语权和监督权,超标公车也就难以行驶得如此安心。
  公车改革不提速,超标车便难以“刹车”。民众已经期盼了19年,超时的改革消耗的不只是成本,更磨灭着民众的信心。若对违规配车的官员仍采取“旁敲侧击”般处罚,恐难唤回民众渐渐流逝的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