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新疆奇台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始使用取证系统软件严查干部上网记录,如发现公职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网购、娱乐等,将对涉事责任人进行严惩。目前,已对全县59个部门单位进行明察暗访,12名机关干部被通报批评。 (2月22日中国之声) 严查八小时内公职人员上网情况,显然谈不上侵犯隐私,更像是权力内部监督的一种形式。如此一来,起码在职能部门的工作时间内,会少些奋战在“三国杀”或“斗地主”等霸业上的用户。这样的明察暗访,将监督惩戒的规则明示在前,有利于公权自我清理门户。 回到新闻事实中来:这回,奇台县纪检监察人员配备的专门设备,是一个名为"监察取证系统"的软件U盘,只要将U盘插入被查的电脑,选择一个时段,这台电脑这一时段的所有浏览记录就会全部显现。话虽如此,但在政府官网随时都能被黑客送上“美女图”的今天,幻想依靠程序的力量严防公职人员上淘宝、玩游戏,似乎不太靠谱。就像网友跟帖留言的,“看来同志们要学会用VPN和代理了,要不然一去淘宝就被逮,哈哈”、“360表示不屑一顾”……程序软件的技术含量本身就令人怀疑,连12306购票网都离不开抢票插件,一旦“取证系统”被破解,这样的暗访还能成为权力监督的杀手锏吗? 这当然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即便假设这个“监察取证系统”是无可破解的秘密武器,能不能落到实处并不在于程序本身,而在于怎么查、查哪些人、查处规则何在。在上网查证之前,起码有几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是这个监察取证会不会“刑不上领导”?如果只是隔三差五查查普通员工,而领导享有被查的豁免权,程序再好,意义也不大。就像办公室里的双人床,查一般公职人员,个个都是一张椅子而已,岂不天下太平? 二是这种查法,很容易被应对政策的对策糊弄过去。比如既然公家的电脑是危险的,那么,公职人员自己带个笔记本来上班玩呢?须知现在的各色PAD基本小巧到可以“武装到牙齿”,仅仅用U盘查办公电脑,恐怕要被讥笑“鸟枪还不换炮”?再说,查了之后也只是“通报批评”,在官员复出如火如荼的当下,连正经的纪律处分都能随着时间而规避,何况是个罚酒三杯式的批评? 监督固然是善意的,也是必要的,怕公职人员闲得慌,但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其有事做。人浮于事,并不仅仅说明办事人员素质或效率如何,其实也证明这个岗位可有可无。那么,精兵简政、一个萝卜一个坑,也许比什么“系统”都更能让公职人员快马加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