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标题导航
“文件来得慢”,这借口有点弱智
但愿曝光榜上别再有“某”企业
唱国歌维权唱不倒高校行政化
莫让信贷“苹果”沦为消费“苦果”
不知送礼意图真实意图很可怕
2013年03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件来得慢”,这借口有点弱智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面对这些弱智的挑衅,公众忍不住发问:您闪着舌头了没?一味骑驴骂驴狡辩下去,有意思吗?只有给“装权力的笼子”配备铁一般的把关,用不折不扣的执行将制度的威力足额兑现,形成良性的治理氛围,问题才会自然消弭。

  广东省阳江市大约30名中小学校长,在今年1月初分别到云南西双版纳、华东等地公费“考察”和旅游。阳江市有关部门表示,校长是按有关规定去“考察交流”的,活动费用由各校长回学校报销。而对于中央去年12月初出台的“八项规定”,阳江市教师校长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文件到这边可能会慢一些。”
           (本报今日A23版)
  听完当事者这番强拉硬拽的说辞,不难发现,从事情的初衷到结果,周身布满窟窿,没有一句经得起推敲。末了这句“文件到这边可能会慢一些”,尤其称绝,推诿扯皮的功力着实不浅。面对这些弱智的挑衅,公众忍不住发问:您闪着舌头了没?
  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的中小学校长,约30人组团去大西南考察,要再厚起脸皮说这是现实版的“玄奘西天取经”,定会招来漫天板砖。在公众质疑面前,一名参加活动的校长承认“顺便了解了那边的风俗民情”。此语一出,可谓真相侧漏,作为出师之名的“考察交流”被一下子掀开了遮羞布,露出了那条藏得多余的狐狸尾巴。
  事已至此,当事者不见棺材不落泪,放弃就坡下驴、诚挚道歉的机会,抛出了“按规定执行”的说辞。好吧,那咱就见招拆招,试问,您执行的是哪门子规定?难不成还有一套“强制执行”的公费旅游制度,外出观光是不得已而为之?回来之后,学生们还要锣鼓喧天、献花鞠躬,道声“舟车劳顿”?
  接下来,对于这次与“八项规定”相悖的顶风作案,当事者竟然借口“文件来得慢”,乖乖,那您嫌凉水塞牙不?姑且不论在通信发达的今天,政令的下达根本不存在死角。即便是正式文件下达确实有所延误,那经由新闻的广泛报道、舆论的叠加扩散,又怎会事先毫不知情?反观这个“考察团”的行程,从大西南到东部沿海,飞毛腿一般,令人惊叹。一慢一快,如此大的反差,倘若再骑驴骂驴狡辩下去,有意思吗?
  说到底,“八项规定”并非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它是将既有的一些对工作作风的零散性规定加以整合、提升,使之适应时势要求,执行更有针对性。难道当事者不知道“公费旅游”早就是明令禁止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即便是“八项规定”真的到了,有令而不行,又有何用?
  问题的根源在于,公费旅游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的一份“福利”。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让其面对突然收紧的政策压力时,显得无所适从并心生抵触。不可否认,目前,对于此类事件大多采取“自罚三杯”的内部处罚方式,或口头批评、或罚款警告,不痛不痒。对于违规行为缺乏严格且行之有效的问责,刚性的规定成了荷叶上的水滴,难以渗透到问题根部。虽有“装权力的笼子”,却缺失把关,导致制度设计形同虚设。
  公费旅游问题由来已久,彻底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但唯有监管力量坚定“只争朝夕”的决心,擦亮一双慧眼,拿出一双铁手,将藏身于各种马甲下的公费旅游擒下,用不折不扣的执行将制度的威力足额兑现,形成良性的治理氛围,问题自然消弭,诸如“嫌文件慢”之类的滑稽理由只能“哑口无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