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广州某银行内部人士介绍,现在公务接待时,喝茅台把商标先撕下来,更为隐秘的办法则是,把茅台酒倒进矿泉水瓶,同时严禁任何人拍照。 (3月26日《新安晚报》) 将矿泉水瓶子装上茅台,对大吃大喝掩人耳目,应该是中央有关方面出台“八项规定”整饬公款接待行为之后的“变种”。这些“小把戏”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中央政令执行不畅的事实。按道理说,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权威之高无出其右,应该落实的紧迫性也无出其右,到了一些地方和一些官员眼中却是欺上瞒下的“假落实”,转战“内部餐厅”用矿泉水瓶子装上茅台喝,不是“执行难”又是什么? “执行难”的背后是一些地方官员包括一些国企领导,德行操守严重沦丧的表现。公款大吃大喝究竟该不该,合适不合适,是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但在一些官员眼中“以丑为美”、是非不分,是最典型的思想和思维深处已经无底线的标志。别看公款吃喝不是直接的“犯罪”,但性质上又何尝不是“犯罪”?浪费公帑,穷奢极欲,不仅毫无羞耻感,反而沾沾自喜成为习惯和自然,一些官员的良心和底线令人担忧。 “公款大吃大喝”严重影响政府形象,而一个中央有关方面的严规禁令之下,个别地方单位和官员依然我行我素,所造成的影响更恶劣。一些“馋嘴官”和中央规定“打游击”,玩矿泉水瓶子装茅台的把戏,不仅是对禁令的公然抵制,也是对公权单位和官员形象的“糟蹋”。“贪吃”到一个用矿泉水瓶子装上茅台喝的地步,真的令公众无语了。这些巧立名目、更换“花样”大吃大喝的领导干部,哪里还有一丝严格落实规定的影子?哪里还有原本应具备的公仆形象?大吃大喝“打游击”,足以说明整治公款吃喝之难之艰。接下来如何做,不仅仅是“一禁了之”的问题,更应关注和解决“禁令”如何真正落实,更应该关注和对“假落实”类的“矿泉水装茅台”进行“打假”。 必须从制度上真正约束这类行为,就譬如转移到内部餐厅的大吃大喝,关起官员的吃喝权力,就应该一方面让公权者“不敢”,让制度性制约和规定、后续的惩戒措施,能吓唬的住,变成高压线。然后就是不能的问题了,财政预算公开透明,没有吃喝的闲钱,没有公款旅游的多余的钱,买一张办公用纸都要放在公众监督之下的情况下,政府机关内部餐厅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让内部餐厅就和普通食堂一样,想大吃大喝的官员在食堂里只能“吃咸菜”或者吃“5毛钱的”食堂包子,而且还必须自掏腰包,这才是我们反腐败的终极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