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评论员 李帆 从茂南区的改革来看,原有的局长、副局长充其量只是换张办公桌,职能分工“换汤不换药”,无改革之实,19名副局长或许只是减少改革阻力的“妥协”之举。重组是改革中的必经之地,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如何大刀阔斧地改变利益格局,才是改革能否见效的决定因素。
近日,广东茂名市茂南区由原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水产、水果等6个局组成的茂南区农林畜牧和水务局举行揭牌仪式。细心的网友在人事任免通知上发现,新组成的该局竟有19位副局长。茂名有关部门回应称,这是实施“大部制”改革的需要,将采取只出不进的办法,将副局长职数最终控制在5名。 (本报今日A30版) 为适应“大部制”改革的需要,茂南区6局合一,简化了政府机构,本是一件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喜讯,但却因19名副局长的新闻“大煞风景”。机构少了,权力分工依然在老路上行驶,改革能否有所成效,恐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谓的“大部制”改革就是要改变原来单位机构复杂、人浮于事的现象,解决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突出问题。因为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由此可见,“大部制”改革的根基在于精简和职能转变。但从茂南区的改革来看,原有的局长、副局长充其量只是换张办公桌,依然享有之前的待遇,行使原有的权力,政府机构只是简单重组,职能分工“换汤不换药”,只具改革之表,却无改革之实。 其实,对于副职扎堆的现象,我们早有耳闻,佛山市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就被曝出有19名副局长。出现如此怪象,其实不难理解,连名字都不舍得删的改革,又怎能会向当地领导“开刀”?这或许都是减少改革阻力的“妥协”。 但若想“换药”,就必然面临着裁官的障碍,而这正是改革步履维艰的“要害”。当地寄希望于只出不进的办法,最终将副局长职数控制在5名,可究竟打算怎样将剩余的14名副局长“请出”圈外呢?办法无非有三种:升迁、退休、违规被免,而前两种无疑将“首当其冲”。副局长们皆大欢喜。只是到那时,民众的耐心恐怕早已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改革公信力的损失该由谁来买单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重组或许是改革中的必经之地,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步,面临触动利益格局的难点,当地政府切忌浅尝辄止、停滞不前,更不能因表面文章而沾沾自喜,如何大刀阔斧地改变利益格局,才是改革能否见效的决定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