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邓州市肖静本以为作为街道办事处定点接待饭店能够“旱涝保收”,却不料7年拿到86.2万元“白条”,最终只好关门了事。 (5月11日《工人日报》) 公款吃喝7年打“白条”86.2万元,至今还欠下53.2万元,报道说是3年还清,不知又是不是打“白条”?毕竟,这样的公款吃喝打“白条”,无异于骗吃骗喝,街道办事处谈何诚信而取信于民?还谈何执政为民而服务于民? 值得注意的是,时下,一些机关干部“公权吃喝”之后,嘴巴一抹,甚至赖账,早已是常事。西安市蓝田县某乡政府赊账吃饭欠下1.8万元,导致小饭店倒闭;海口东山镇政府拖欠14万元的吃喝款长达17年,导致饭店被拖垮。出现这类“丑事”,一方面是饭店经营者处于弱势地位,若不接受官员“打白条”,难以经营下去;另一方面暴露出基层官场生态乱象,权力PK权利,饭店经营者不想打“白条”也得被打“白条”。同时,在于构建“诚信政府”、“诚信机关”的力度不够,对“政府老赖”、“公职人员老赖”打击不够,对公权吃喝监控与惩治力度不够,导致公款“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泛滥。须知,公款吃喝打“白条”本身就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以政府信用做抵押、中饱个人或小群体利益、损害法治、浪费公款的不法行径。 公款吃喝打“白条”,除了相关监管缺乏以外,还暴露出该办事处历任官员缺乏民本思维,不能体恤民情,不能处处为群众着想。从源头上讲,还得从健全公务接待、完善公款吃喝制度着手,让所有参与公款吃喝者承担相应的违纪违法责任。否则,公款吃喝长期赖账不还,透支的不仅是公款,更是民心和政府的公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