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在公众无声的抗议中,当地政府脑子里满是一片白茫茫的口罩,匆忙之中大搞“拉郎配”,让公众直呼口罩实名制是一朵“奇葩”,脑残味十足。种种劣迹根本缘于公权力的无力和张狂。对民意变堵为疏才是正途,但愿这次口罩“得解放”后,无辜的帽子别再被实名制。 有网友发微博透露,昆明下辖的安宁市工商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销售各类口罩须实名制。此举或与昆明炼油项目有关,因为炼油基地就在安宁,并曾引发部分市民戴口罩表示反对。对此,安宁市工商局称,已紧急撤销此通知,并向广大市民和消费者致歉。 (5月26日《京华时报》) 通俗地理解实名制的制度要义,无非是借助“对号入座”的秩序性来规避各种无序和混乱,保证集体的正常运转。或许是看中了实名制的“法力无边”,当地政府大搞“拉郎配”,给口罩也来了个实名制。如此闹剧,让公众直呼是一朵“奇葩”,脑残味十足。 作为公权部门,如此罔顾形象逆袭行事,当然不会是想“炒作求爆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稍作梳理,当地政府心里的“小九九”便暴露无遗。时下,昆明炼油项目正闹得沸沸扬扬,而项目基地的安宁市民曾选择戴口罩表达无声抗议。可以想象,出于维稳考虑,当地政府迫切需要尽快息事宁人,岂料,危局面前,当事者阵脚先乱,反成了一群热锅上的蚂蚁,脑子里满是一片白茫茫的口罩。结果,在头疼不已之时,匆忙祭出这招荒唐的“口罩实名制”封杀计。 在一片喊打声中,闹剧以当地政府“紧急撤销通知”草草收场,但在公众看来,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其所暴露出的政策制定方面的顽疾依旧魅影重重。首先,政策立废总离不开一个“急”字,延续周期短暂、反复性强,非但起不到救急的作用,反而更像是添乱,可谓“急而无当”;其次,危机处理抹不开功利性动机,怀揣得过且过的回避心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问题不得根治;再者,习惯性的“霸王硬上弓”作风,轻视或无视民意,迷信公权蛮力,政策难接地气。 凡此种种劣迹,究其根本,缘于公权力的无力和张狂。在经济利益、招商指标和央企大鳄等等“硬钉子”面前,公权部门每每变得弱不禁风,几乎丧失抵抗力,温顺赛过绵羊;反之,每当公众为争取应有权益有所举动,它又仿佛瞬间打满鸡血而斗志昂扬,“整治”的狠招、怪招层出不穷。拿这次口罩实名制来说,面对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当地政府对涉事企业明显缺乏管理勇气和魄力,更遑论对其实行“实名制管理”。如此,一边倒地制裁公众,欺软怕硬的贱脾气可见一斑。 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片薄薄的口罩又怎能封住公众郁积于心的不满,要想让公众不再举手反对,根本性地圆满解决问题才是正途。而在求解的过程中,对来自公众的各种期待抱持宽容的态度,同样也不可或缺。但愿这次口罩“得解放”后,别让无辜的帽子再被实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