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奶粉罐里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不要碾死我”是法律漏洞播的种 
文件成机密,政务公开从何谈起
“颐和园小便”亟待文明入法遮羞 
看待“江水泡饭”要围观更要客观 
对待民众的冷漠病应该认真治一下了
2013年07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颐和园小便”亟待文明入法遮羞 



    □汪昌莲
  6月30日,在颐和园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曹先生拍照,并发微博批评游客不雅行为。2日,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称,颐和园内共有150余处公厕,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当众小便,属不文明行为。   (7月3日《新京报》)
  不可否认,随地大小便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顽疾,几乎遍及每个公共场所的每个角落,尤以节假日和景区为甚。因此,对于10多名男性游客在颐和园绿地处小便,将景区变成了“露天公厕”,我们不必大惊小怪。问题是,随地大小便陋习不除,不仅增加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成本和清洁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损害了社会公德,亵渎了城市文明。特别是,这种不文明行为被外国游客“立此存照”,将会败坏国人形象。
  事实上,不仅是随地大小便,一些不文明行为在各地比较普遍。比如:乱扔垃圾、横穿马路、乱闯红灯、上公交车不排队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不仅破坏了公共环境,而且损害了城市文明形象。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市民文明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此,深圳、贵阳等城市先后出台了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以法律的形式约束社会个体行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特别是,将文明入法,进一步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了约束力和震慑力。
  问题是,处罚仅是一种手段,关键是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倡导文明礼让新风,引导市民讲文明、守秩序。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不仅要采取法律手段去规范,而且要用制度去保障,更要有社会先进群体去示范。
  在文明入法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市民日常文明行为准则”,正确区分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做到有据可依,照章行事,用制度规范市民的行为举止,同时,也让市民有一个基本的文明判断标准。有关部门及媒体,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文明行为准则,让文明行为准则家喻户晓,牢记在市民心中,在思想上增强文明意识。
  可见,对于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亟待文明入法遮羞。然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和配合,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抓起。
  我们应当以政府推动为主导,民间组织为辅;以思想教育为主,处罚惩戒为辅;应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先城市后农村,先学生后普通百姓;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的工作方法,全面推动市民文明素质从量到质的飞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